人间烟火味,最抚凡人心。年味,就是这样一种浓郁的人间烟火味。它是一种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重要传统节日,浓缩着“天人合一”“孝道幸福”“乡思和谐”“家人团圆”等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
2024华夏民俗年文化节(开封)
年味主要通过春节民俗活动体现,其历史悠久已成为一种民族文化符号。中国春节源于上古时代岁首祈年祭祀,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等祭祝祈年为中心,其内容丰富热闹喜庆、年味浓郁,凝聚着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及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精华。年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鲜活体现,从年味里可以品到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阖家团圆和岁月静好,寄托着人们对新年及美好未来的祝福和期盼。过年的习俗,在发展与传承中早已超越表面上办年货、拜神祭祖、团年饭、放烟花爆竹等形式,成为一种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文化符号的象征。
可见,读不懂年味在传统文化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就容易被生活日益丰裕,年味已逐渐变“淡”所蒙蔽、欺骗和带偏。如果缺失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深入认识和了解,浓浓的年味就会荡然无存,而过年就变成一个“稀里糊涂”的年,春节也就完全成了“吃货节”,这样的年味和春节也就变得毫无价值和意义可言。当然,随着时代与生活节奏的变更和加快,如何更好有效读懂年味在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离不开有针对性的宣传和学习。一是要严格落实制度和要求,将年味这种传统文化深入到每一位国人学习和生活当中。如,可以时常在一些合适的地方,举办与年味有关的传统文化展览、传统文化演出等宣传展示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在过年期间,单位及个人都应遵循回家过年的放假制度和要求,严格尊重并落实好过年的仪式感。三是要认清传统年味的更替与演变历程,明白不管如何变化它所蕴含的年文化是亘古不变的。像各地丰富多彩的乡村年味文化文创IP,比如年画、彩灯、年糕、剪纸等结合消费者审美需求,在传承中带有创新,既体现了年味文化符号又顺应了时代审美需求。
读懂传统文化,守好心中“年味”,既需要宣传学习更需要责任担当。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延绵繁衍乃至强盛发展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命脉。传承并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审时度势的宣传拓展,提升认识了解,更离不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对此,央媒发表评论:“中国人民辛苦一年,应该享有过年的喜悦,应该有仰望烟花的权利。”
其实,烟花爆竹是中国传统节日年味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其文化内涵丰富,在确保安全及环保情况下,在适当范围内解禁烟花爆竹,有利于提升大家对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及年味回归在情感上的共鸣,重拾变淡或久违的年味。让我们共同努力,在宣传、学习和传承中不断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守好心中的“年味”。(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江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