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春节还没结束,有关压岁钱的新闻就已出现多条,有的甚至还冲上了热搜。比如,不满压岁钱被父母“保管”,山东青岛一名12岁男孩离家出走;浙江杭州一名三年级小学生攒下70万元压岁钱,绝大部分用于理财,少部分用于日常支出。
近年来,随着家庭收入的不断增多,孩子们过年收到的压岁钱也开始逐年“升级”,数千元乃至数万元已是一件平常事。但压岁钱到底属不属于孩子的私人财产?父母有没有权利支配孩子的压岁钱?这成了年年春节过后一个争论的焦点话题。
记得去年江苏徐州一则“孩子起诉爸爸返还压岁钱”的新闻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赞同返还者认为,压岁钱是孩子的私有财产,父母不应擅自“没收”;而反对返还者认为,压岁钱是父母和别人换来的,理应重新还给父母。有的甚至认为,孩子尚小,极易形成“攀比心理”,或成了“拜金者”,而建议孩子的压岁钱必须由父母“代管”。虽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笔者以为,压岁钱归谁管不重要,但孩子的“财产教育”不可少。
笔者并不反对大人给孩子压岁钱,因为压岁钱已成为我国春节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代表了长辈对晚辈的一种美好祝福,但家长在给小孩压岁钱时要适可而止。另外,不要让孩子觉得压岁钱是他的个人财产,否则容易助长孩子的攀比心理和物质欲望,容易使孩子忽视家庭的整体性从而失去对家庭的责任感。
笔者认为,有人提倡压岁钱让孩子自己保管,这并没有什么不妥,但不能不闻不问,家长很有必要利用“压岁钱”这一有利契机给孩子补上一堂“财商教育课”。因为毕竟孩子年龄尚小,缺乏社会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作为家长,应当教育孩子合理消费压岁钱。可引导孩子把暂时不用的压岁钱先存在银行里,或用来购买一些有用的书籍,从小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以及正确的金钱观。
国外有调查表明,让孩子越早接触钱币,越有利于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现在,我国许多中小学都意识到这一问题,推出积极举措,如开办“压岁钱银行”、在课堂中渗透商品交易内容,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理性消费的能力。笔者以为,这都是很不错的“财商教育”,有利于孩子正确对待和使用“压岁钱”。
“财商教育课”也是一堂“成长教育课”。笔者真诚地希望我们的家长在处理孩子的压岁钱时,要适时地给孩子补上“财商教育课”,从而让孩子从小接受更多的财商教育,让压岁钱真正成为孩子们美好的新年祝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叶金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