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现代化 豫见新未来】河声|凝心聚力 推动新质生产力多多“上新”

2024年03月05日17:48

来源:大河网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5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在今年政府工作任务部分,首条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春风吹遍神州。今年全国两会和多地政府工作报告,“新”字频现,“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政府工作报告热词,社会关注度极高。出席今年全国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表示,将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言献策,推动这一创新性理论更好指导新的发展实践,不断为高质量发展增强新动能。

新质生产力是对过往的超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仅意味着国际力量格局在深刻调整,还面临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变中生新局,危中育新机,最终落点是新质生产力的成色分量。新时代“创新”一直是高频词,是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主题。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需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航空枢纽港、中原医学科学城、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一座“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郑州航空港正在加速隆起(大河网资料图)

新质生产力只能从创新中孕育,从新产业中生发。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孕育无限潜能,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加速器。“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布局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开年以来,各地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快布局发展新质生产力。全国多个省份将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广东省召开高质量发展大会,鲜明提出“以新提质”,用科技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浙江省要求持续打“创新牌”、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安徽省围绕“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重点发展汽车“首位产业”、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产业;地处中原的河南,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发展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布局未来、创造未来、竞争未来。河南提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河南以项目为支撑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年伊始第11期“三个一批”项目建设启动,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铺路。全省集中签约项目751个,总投资6643亿元;开工项目795个,总投资8416亿元。其中,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与未来产业项目大幅度增加。

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力,才能生成越来越强大的新质生产力。国家层面需要加强系统谋划,在基础性、公共性、通用性领域加强投入,在市场化、竞争性、个性化领域加强政策引导,避免地方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而作为地方,要有整体视角,立足自身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生产力,夯基础、强支撑,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

传统制造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底。需要弄清的是,传统产业也可以育出新质生产力。运用数字技术,推动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就可以实现生产组织模式的变革和效率提升。培育新质生产力,不仅要注意避免同质化造成产能过剩,还需要传统制造业提质升级。用好传统生产力,让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相并行、相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才有后劲。量力而行、据实而为,不盲目跟风、不疯狂奔跑,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科学态度。

发展新质生产力,方向在产业升级,内功却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发展新质生产力才不缺动能。着力构建创新安全的技术生态体系、完善开放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才能促进原创性、颠覆性创新成果竞相涌现。

依靠科技创新突破,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才能形成新质生产力。蓝天实验室跟踪未来无人机产业和低空经济,龙都化工新材料实验室瞄准化工新材料领域,中原电气实验室瞄准新型电力系统,大别山实验室聚焦茶叶、油茶……两年多时间,河南建成20家省实验室、6家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走出了加速度。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建设科技创新高地真是够拼的。在超常规建设力度背后,折射出全国各地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烈需求和紧迫感。(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张全林)


编辑:赵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