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长沙市雅礼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王旭建议:对于青少年而言,更要重视体育健康教育。我也建议我们中小学校,能够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我在想,多一个体育场馆,也许就少建一个医院。体育运动不但培养人的良好的健康体质,还可以培养人的抗挫折能力、竞争意识、团队协作能力,包括规则意识。
回顾我国的教育政策不难发现,体育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教育部2021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到,要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二十七条更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无疑为中小学生“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然而,政策的制定只是第一步,更为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政策落到实处。以深圳为例,去年底出台的《深圳市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求,从2024年1月1日起,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每天开设一节体育课。这样的规定无疑为深圳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但是,也必须看到,这一政策规定的出台只是开始,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这些规定能够在每所学校、每个班级得到严格执行。
要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目标,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师资力量和场地设施的问题。体育课程的开设需要有足够的体育教师来指导,而这些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体育知识,还需要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体育课程的开展也需要相应的场地和设施支持。因此,各级政府和学校应当加大对体育教育的投入,提升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善体育场地和设施条件,为体育课程的开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
其次,还需要转变对体育教育的传统观念。过去,体育教育往往被视为其他学科的附属品,而现在,我们应当将体育教育视为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抗挫折能力以及规则意识等,这些都是学生未来走向社会所必需的重要素质。
此外,为了确保“每天一节体育课”的落实,还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学校能够按照政策要求开设体育课。同时,学校也应当自我优化课程设置,将体育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确保体育课程的开设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综上所述,“每天一节体育课”的提出无疑是对当前教育体系中体育教育地位的肯定和提升。然而,要将这一想法落到实处,还需要有关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只有解决了师资力量、场地设施、观念转变以及监督和评估等关键方面的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体育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让我们携手努力,共同推动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发展,为培养更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力量。(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余明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