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

2024年03月06日21:52

来源:大河网

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此前,政府“过紧日子”已连续七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过紧日子”,而且是要习惯“过紧日子”。“习惯”两个字,既道出了党政机关艰苦奋斗、过紧日子的极端重要性,也强调了过紧日子并非一时之需、权宜之计,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原则和方针。政府工作报告中“切实”“实效”等关键词的凸显,体现了用政府的“紧日子”换老百姓的“好日子”的坚定信念,也是对 “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生动诠释。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些古语都是在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浪费,坚持勤俭节约,养成不贪图安逸、向上奋进的品格。勤俭节约不仅关系个人修养,也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兴衰。“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有人格。”做到“足国之道,节用裕民”,首先就要在“节”上下足“绣花功夫”,大到办公经费、“三公”经费、差旅费、会议费等,小到纸张打印、空调温度、接待标准等,越是在小事小节上用心,越是能够让我们看到政府在“过紧日子”上的态度和作风。正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当前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也很朴素,归根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怎样对待节俭和浪费,反映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念和文明程度,也昭示着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前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兴旺发达的前提,而骄奢淫逸、攀比浪费则往往是堕落衰败的开端。勤俭节约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精神支撑,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兴衰成败的大事。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的传家宝。回顾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不难发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爱戴,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的鲜明作风,一部党史就是一部党的艰苦奋斗史。从井冈山上的红米饭、南瓜汤,到长征路上挖野菜、啃树皮、吃皮带,再到点燃真理火种的延安的简陋窑洞,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无一不是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认定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共产党人是一支“神奇的队伍”,具有“东方魔力”,“是无法打败的”。历史印证了这一预言,正是靠着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延安作风”,共产党打败了国民党的“西安作风”,赢得了民心和江山,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百年大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不断自我革命、永葆生机活力的伟大奇迹。

新时代,我们党从制定和实施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激浊扬清,党和政府“习惯过紧日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推动社会风气向上向好。当前,我国正处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新方位,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人类历史上非常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面临的挑战考验比过去更加复杂严峻,更加需要我们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精神,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

应当认识到,追求美好生活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并不矛盾。艰苦奋斗并非节制消费、过清心寡欲的生活,而是反对奢侈浪费、不思进取,提倡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要始终牢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能沉迷物质享受、浪费劳动果实。

“不计当时誉、追寻千秋功” ,习惯过“紧日子”,不是“一阵子”的工作,而是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久久为功。把习惯过“紧日子”变成政治自觉和政治担当,当好“铁公鸡”,不该花的钱“一毛不拔”,善于打好“铁算盘”,把该花的钱花好,用好“加减法”,让国家的“大事”与千家万户的“小事”同频共振,在“紧日子”中诠释人民至上,为人民的幸福“加码”。(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苌群辉)

编辑:赵惜辰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