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已经从科幻概念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不仅改变了各行各业的运作方式,更在悄然间重塑我们的生活习惯。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人工智能正成为引领未来的变革之潮。
“人工智能+”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关于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等内容,引发了众多科技从业者的共鸣。开展“人工智能+”行动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意味着国家将加强顶层设计,加快形成以人工智能为引擎的新质生产力,也意味着国家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是一场工业革命级别的创新,它会重塑每一个行业、每一个领域,会对我们国家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
“人工智能+”上升为一种行动,是让生产力工具与传统产业进行“数转智改”结合,成为产业数字化的重要赋能者。因此,河南省要抢占“人工智能+”新赛道。目前,河南在超算、智算、通算方面均有布局。超算方面,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双精度算力100PFlops,在精准气象预报、大气污染防治、工程仿真、生物育种、精准医学等方面开展了特色应用;智算方面,已建成中原人工智能计算中心;通算方面,建设有省市政务云存算一体数据中心,三大运营商均在河南建设了大型数据中心。随着一系列“杀手级”应用的诞生,“人工智能+”应用进入了大爆发时代。河南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展,通过推进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建设,着力建设数字经济新高地。全省打造人工智能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的“郑州模式”,在数字经济新领域寻找机遇换道领跑。
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助力甲骨文的“破译”之路(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数字技术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河南省积极“引智入豫”,“人工智能+”为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全省将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重点领域的融合创新,支持云计算、人工智能软件等新模式,而新业态、新场景的蓬勃发展,有效促进了经济社会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河南在工业、农业、交通、医疗、教育等重点行业形成一批人工智能示范应用,比如搭载自动驾驶核心技术的宇通智能公交,已在郑州开展示范运行,累计商业化运营超过180万公里,用“超级算力”支撑“智慧城市”,以适应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
特别是在教育方面,河南大学建立“人工智能+X”模式,充分结合生物、地理、化工、材料、医学、数学、经济等优势学科,让人工智能真正融入传统学科,助力交叉融合,以“双一流”服务为导向,以人工智能“交叉学科”建设为根本,打造可持续演进融合、创新的智慧型学院,服务“双一流”,再创“双一流”,从而建立“英才驱动”的立体结构层次,打造高效、务实、智慧的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在“双一流”驱动下进行重要战略部署、打牢智能教育根基具有里程碑意义,象征着“人工智能+双一流”的快速发展模式全面开启,也是“新工科”“新基建”等国家重大政策导向的核心体现。
智能时代大幕开启,将带动算力、存力、运力爆发式增长。为此,河南省抓住新基建机遇,开展了“人工智能+设计”技术创新应用,深入实施数字化转型发展,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为设计赋能,助力交通强省建设,为“豫”见新未来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突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采用“人工智能+设计”双向赋能量天丈地、共绘“山河”。(大河网特约评论员 黄金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