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进入下半学期,郑州的一些家长注意到,原来一周五天的延时课缩减为了一周三天,周一、周五两天,则是在下午3时40分左右放学。
笔者在和朋友交流中了解到,学校在开家长会的时候,专门强调了延时课由五天缩减为三天的事情。同时,劝说部分有条件正常接送孩子的家长,让孩子放弃上延时课,早点回家,早点完成作业,这样每天能够留出来自由玩乐的时间。
笔者查找相关新闻了解到,有些地方已经暂停了课后延时服务。究其原因,是学习压力不减反增。课后服务多是兴趣班(社团),但学生在兴趣班上学不到太多东西,提不起兴趣,回到家后,又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加上个别家长在社会上给孩子报了兴趣班,等上完兴趣班再开始写作业,往往到了晚上11点孩子还在奋笔疾书。正常的睡眠时间保证不了,这就影响到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态。
同时,课后延时服务也延长了孩子在学校的时间。多数延时课都是室内课,学生需要坐在教室内,不能自由活动。久而久之,孩子也容易身心俱疲。
曾几何时,课后延时服务是各个地方引以为傲的亮点,教育部门和学校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自己的好的做法。之所以开展课后延时服务,除了可以为孩子提供学习辅导、兴趣培养、社交互动等,关键是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在课后延时服务实行之前,孩子放学时间早,对于那些家中没有老人接孩子的双职工家庭,需要给孩子报晚托班,增加了经济负担。
但是,课后延时服务还没实行几年,为什么有的地方下令停止,有的地方开始对其“瘦身”?笔者注意到,旨在减轻孩子学习压力的延时课,不仅没有减轻压力,反而增加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学校布置的作业,并没有随着延时课的开展而减少,但孩子做作业的时间,却因为延时课的开展而缩减。所以,才有个别老师向学生透露悲观情绪,表达上延时课就是浪费生命的想法。
那么,是否就该对延时课一禁了之?或者是缩减延时课的天数?这需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延时课确实起到了作用,给没有条件提前接孩子的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也让一些孩子培养了兴趣、增加了才艺。另一方面,延时课压缩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导致孩子回家后只能埋头写作业,丧失了自由活动、玩乐的时间。
笔者了解到,在课后延时服务正式开展后,多个地方都强制性要求所有孩子都要参加。这种一刀切的方式,没有进行前期充分的调研,也没有征求孩子和孩子家长的意见。即便有的家长有能力接送孩子,也要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学校多待一两个小时。与此同时,虽然“双减”推进成效显著,但个别学校却明面上“双减”,私下里让孩子买多辅导资料,除了布置课本上的常规作业外,还把辅导资料作为重要的作业来布置。
为此,笔者认为,课后延迟服务,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对那些不愿上延时课的孩子,可以允许家长按照放学时间接送;对那些想上延时课的孩子,可以继续保留相关的兴趣课,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氛围里学到才艺;对那些家长无法按时来接的孩子,可以给他们创造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学校里完成课业。
学校还需真正落实“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让孩子的书包减负,给孩子更多的自由玩乐时间。同时,延时课不仅是学生的延时课,也是教师的延时课,等于是增加了教师的工作时间。那么,教育部门、校方在鼓励教师无私奉献的同时也应该拿出诚意,提高教师的待遇,提高教师办延时班的积极性,共同为孩子创造科学的、有益的课后延时服务。(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