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以文化人,为《超级语文课》喝彩

2024年03月18日10:33

来源:大河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语文,民族之根,文化之魂。对于一个酷爱写作的人来讲,语文是他们不舍的灵魂;对于一个普通人而言,语文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没有好的语文基础,很难立足于世。

然而,学好语文并非轻而易举之事,必须下一番苦功夫。近来山东卫视播出的《超级语文课》赢得了泼天富贵,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超级语文课》第三季自3月9日在山东卫视播出以来,受到师生们的欢迎,赢得了赞誉。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郦波连续三季担任节目课评员。他表示,每一季都能在节目中遇到“当行本色”的好老师,听到令人拍案叫绝的好课,在他看来,《超级语文课》已经是他不愿错过的“一年一会”。

传统语境下。很多人认为学语文枯燥无味。其实,语文课讲好了,常常会收到出神入化的效果,让学生们学习兴致高昂。回望一下《超级语文课》前两季,亮点多多。来自牡丹江的教研员赵昭老师,一堂《月光曲》让人感叹,在小学的课堂上也可以“奇谐流美、文韵飞扬”;无锡天一中学的唐缨老师,用方言诵读,真正解码了李清照《声声慢》的“啮齿痛心”;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刘从良老师,用一张人物图谱带学生走进了《鸿门宴》。这些创新手法的运用,让枯燥的语文课栩栩如生,让学生们陶醉其中,显示了《超级语文课》的独特魅力。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除了字词句外,还有重要的阅读环节。这些阅读课文蕴含着很强的故事性。让学生们沉浸其中,定能引人入胜。“超级语文课”需要“超级老师”来完成,老师们的讲解水平决定着语文课的质量。青年教师勾文君,同学们口中的勾子老师,和另一位青年教师苜蓿的双师课堂《孔乙己》,就是“超级语文课”的典型案例。

在这堂语文课中,两位老师先是通过互动课堂情景代入,教室成了咸亨酒店,所有的学生都成了酒店里的那些看客,老师带着学生们跟着文本,一起“看”孔乙己,一起“笑”孔乙己,从一开始的老师带着“笑”,逐渐让学生自己“笑”,互相揣摩应该怎样“笑”,这就是最生动的“理解”。

老师和学生进行互动之后,接着在“小看客”们意犹未尽之时,讲课老师提出了课堂最核心的问题——“看与被看”,“你们在看谁,谁又在看你们”,看似艰涩的鲁迅小说,这一刻成为哪怕是小学生也能亲身代入的文学思考和文化认同。最后,两位老师给出了课堂的“灵魂一击”:今后的生活中,你想要做谁?孔乙己?看客?还是其他?一问一答,一个个表情包展现在课堂上,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过去有句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如何学好数理化?学好语文是最基础的基础。数学应用题也好,物理化学题也好,在很多情形下是需要阅读理解力来解答题的,如果语文知识不扎实,很容易造成解题上的困难。

时下,人们开始讲究创新,其实,语文课也要讲究创新。创新生发活力,创新形式活泼生动,容易让人产生兴趣。《超级语文课》中,老师们用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地把一篇篇课文讲解得生动有趣,师生们浑然忘我,完全陶醉在课文情境中,有着出奇的学习效果。

语文,以文化人,以文铸魂。越来越多优秀的年轻教师崭露头角,出现了“准00后”的教坛新锐;课堂也不断刷新着人们的认知,甚至看到了人工智能大模型在语文课中的巧妙运用。这些语文新场景的应用,显现了语文的独特魅力,成为寓教于乐的“大课堂”,值得尝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易)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