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网络平台渲染邯郸霸凌事件,不应忽视未成年网民情绪

2024年03月18日10:50

来源:大河网

最近一段时间,河北邯郸未成年人遇害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各大媒体、多个平台对这次恶性霸凌事件进行关注和全方位解读。

三名施暴学生该如何处理,也成为众多网民关注的焦点。不过,由于官方暂时未通报三名学生的具体年龄,也让业内专家暂时无法给出确定的意见。

这起恶性校园霸凌事件,几乎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从最初的局部关注,到如今的全体关注,事件本身的大流量也导致不少短视频创作者加入事件的讨论中,试图从中分一杯羹,鱼龙混杂的舆论场正在让整个事件朝着失衡的方向发展。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5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79亿人 ,其中10岁以下网民和10—19岁网民占比分别为3.8%和13.9%,两项相加,青少年网民数量近2亿。

这也就意味着,势必有大量未成年人尤其是中学生关注这起事件进展。笔者了解到,走读生每天都能回家,通过手机了解事件的动态。而上个周末,寄宿制中学的学生,也都在周末这个在家的“窗口期”关注到或进一步关注了这起恶性事件的进展。

由于多数短视频创作者有意强调“未成年人”“中学生”“初中生”等特殊年龄段,这给关注此事的中学生添加了不少的焦虑情绪。

笔者从几个教师朋友那里了解到,有些心灵脆弱的中学生,由于平时受到了同宿舍学生口头上的威胁和警告,或者之前发生过肢体上的冲突,产生了很严重的心理焦虑。有学生在回家过周末时,开始怀疑身边不明身份的人员,认为是和他有矛盾的同学派来教训他的。同时,开始不适应父母长时间不在家里,安全感大为降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北邯郸未成年人遇害事件还在掀风起雨,湖南常宁市又发生一起大学生闯进中学校园殴打中学生的事件,这进一步加剧了部分中学生的焦虑情绪。让人担忧的是,这起恶性事件的进展较慢,各个平台对相关的文图、视频又来者不拒,不做太多的筛查,导致焦虑不安情绪在社会上蔓延,从家长的身上传递到孩子的身上,却迟迟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和解决。

更有甚者,“雯雯想要幸福”“麦恩莉”等多个平台博主发帖传播邯郸初中生遇害案颅骨照片,并且配有博主做出的“死者被活埋”“案件有成年人帮凶”的分析。后经有关部门核实,颅骨照片与事件无关。触目惊心的颅骨照片配以导向性明显的评论,很容易误导网友的思考和判断。

大家都知道,和成年人相比,中学生的心智还不成熟,情绪极为敏感,很容易受到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事件的影响,尤其是关乎自己的生命安全。个别短视频生产者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不惜过分强调施暴方式的残忍、杀人现场的细节,通过极具感染力、冲击力的音乐来渲染恐怖气氛,从而加重了中学生的心理焦虑。

作为关注这起恶性事件的人之一,笔者也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充分考虑绝大多数网友的建议和意见,能够尽快明确对三名施暴学生的处置意见,让关于事件的争论和传说尘埃落定。同时,希望各大平台包括媒体平台加大审核力度,充分考虑到正在关注此事的中学生群体,对于那些实事求是、客观反映此事的内容进行发布或转发,对那些哗众取宠、有意夸大、故意带节奏的内容和内容创作者进行及时的处置。

因为,散布焦虑,制造恐慌,鼓的是那些逐利博主的腰包,伤的终究是不谙世事的未成年的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瑞朝)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