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22年坚守田野:是什么力量在支撑

2024年03月28日22:12

来源:大河网

22年、每年近300天都在一个小村庄工作,确切地说,是在这个小村庄的田野里工作。

赵海涛(右二)在拍摄发掘现场。 马方青 摄

他,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二里头(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二里头村)工作队队长赵海涛。

我想起了“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李保国,生前,从1996年到2009年这十几年里,李保国每年都有200多天住在岗底村。

我也想起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驻村一年,她的汽车仪表盘的里程数增加了25000公里。

我还想起了“全国最美基层干部”、山东省聊城市高唐县高级农艺师杜立芝,她一年下乡200多次,跑遍全县600多个行政村。

…… ……

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们义无反顾、扎根乡村?

赵海涛说:“在二里头这样重要的遗址工作,我很幸运,更多的是要承担更大的责任。”李保国说:“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活着干,死了算。”黄文秀说:“我是一名党员,这是我的使命。”杜立芝说:“曾有人问我,你图什么呀?我图的是老百姓增收致富,图的是对得起共产党员这个称号!”焦裕禄同志弥留之际,组织上曾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焦裕禄说:“我只有一个要求,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利益为先!这,就是答案!

一个人,有了崇高的事业追求,就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在赵海涛、李保国、黄文秀、杜立芝们心中,党和人民事业重如山、大如天,正是这样的信念,使得他们一年到头,在野外、在果园、在地头、在田间,无怨无悔,挥洒汗水,乃至献出宝贵的生命。他们如同一面面旗帜,展现着新时代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的强大精神力量,提振着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1月5日,偃师区政府授予赵海涛“荣誉市民”称号,二里头成了他的第二故乡。和“主持或参与二里头遗址多项重要发现,两次入选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级课题,在《考古》等学术期刊发表30余篇学术论文或简报”相比,这个“荣誉市民”也许微不足道,但这荣誉的背后,是63万偃师人民对他二十年如一日扎根乡村取得突出贡献的满满赞誉,是对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者的崇高礼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红卫)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