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探寻“土特产”出圈更出彩的“深层密码”

2024年03月30日00:24

来源:大河网

吉林蓝莓、四川鱼子酱、广西砂糖橘、山西大闸蟹、贵州抹茶……今年以来,全国掀起一场乡村土特产大摸底,越来越多的土特产火爆出圈,进一步印证了乡村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一方水土“富养”一方人。从字面来看,“土特产”是一条依托和挖掘当地特色资源禀赋延伸出的产业链、价值链,其重点内涵在于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提高“产”的效益。可以看出,“土特产”来源于特定地域,有着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生产方式,孕育出独具特色的产品,既承载着当地百姓深深的眷恋,更成为中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面面旗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从数据来看,目前全国已累计建设18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产业链产值超过4.6万亿元,辐射带动1000多万户农民,彰显地域特色和乡村价值的产业体系不断构建,为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事实证明,通过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做活做精“土特产”文章,在壮大产业中带动更多就业,能切实激发当地群众的内生动力,让老百姓有更多真金白金的收获。

乐观的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乡村产业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水平仍不高,市场上叫得响、实力强、带动范围广的农业品牌还不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来看,探寻“土特产”出圈更出彩的“深层密码”,一方面要紧跟政策导向,坚持“一村一品”“一地一特色”,宜种则种、宜养则养、宜林则林,统筹做好乡村风貌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特色产业发展等工作,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庭院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合力打造一批小而专、专而精、精而特的爆款、优品、好物。另一方面,要有强烈的乡土意识,立足优势资源禀赋,继续深挖辖区特色种养、地方习俗、非遗文化等乡土存量,培养土特产“商业思维”,加强“土特产”与文体旅、深加工、养老康养等现代元素,以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先进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新质生产力赋能,全方位提升土特产产业链,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站C位、当主角、挑大梁。

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归根结底,土特产火爆出圈、持续升温的“深层密码”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加了群众获得感。让乡村“土”味香飘四海,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准人民消费需求从“吃得饱”向“吃得好”的变化,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特色产品从“卖原料”向“卖服务”“卖品牌”转变,擦亮土特产“金字招牌”。要以更加优渥的政策招徕人才、激励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土专家”“田秀才”“新农人”的才能,把“土特产”做大做强,为乡村产业振兴赋能提质。要不断完善利益链接机制,提供就业岗位,加大技能培训,鼓励返乡创业,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让“土特产”出圈更出彩,离开“深闺”,走出“深巷”,被更多人所熟知,需要广大基层干部以和美乡村建设为契机,苦练内功、精准发力、久久为功,用“土特产”星星之火,照亮乡村振兴前行之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姜林科)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