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想用一个滤镜,下载了一款修图App软件,软件页面显示‘七天免费试用,到期自动续费98元,可随时取消’。我以为开通7天内免费,其间取消就不收费了,结果被直接扣了一年会员费98元。”吴女士前不久遇到了这样一件糟心事,“这叫什么免费试用,这明明就是买一年会员赠送7天”。
在数字化浪潮中,App作为便捷生活的桥梁,正日益融入日常生活。然而,本应作为用户体验提升良机的“免费试用”功能,却在一些不良商家的操纵下,逐渐演变成侵犯消费者权益的陷阱。吴女士的遭遇并非孤例,而是当前App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漫画/高岳
记者调查发现,和吴女士一样掉进App“免费试用”“低价享用”陷阱的消费者不在少数:有的点击免费试用后即默认包月包年套餐;有的低价试用并宣称低价续费,结果续的是高价套餐;有的免费试用期界定模糊不清,隔段时间第二次点击即默认支付一年会员费,种种乱象,不一而足。
免费试用和低价享用原本是一种富有创意的营销策略,旨在通过短暂的免费体验,吸引用户转化为长期付费客户。然而,一些商家却将这一机制扭曲,利用消费者的信任和信息不对称,设下重重陷阱。他们通过模糊免费试用期的界定、设置复杂的自动续费机制以及隐藏关键信息,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掉入“付费旋涡”。
这种乱象的根源在于商家的短视行为和对法律法规的漠视。他们过分追求短期利润,忽视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责任。同时,当前相关法律法规对于App免费试用服务的规范还不够完善,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商家可乘之机。
App运营者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含糊不清、不完整的表述诱导消费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被扣款,已经涉嫌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供的服务、扣取的款项与宣传的内容严重不相符,亦涉嫌虚假宣传,甚至可能构成消费欺诈。
面对App扣费乱象丛生的现状,监管部门应加强对App市场的监管力度,制定更为严格的实施细则,明确商家的义务和责任。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商家,应依法予以严惩,并公开曝光,以儆效尤。其次,App平台也应加强自律,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的审核和管理,确保他们遵守法律法规和商业道德。此外,消费者自身也应提高警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仔细阅读并理解商家的试用政策和条款。
同时,还应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App免费试用和低价享用服务进行更为全面和细致的规范。通过立法手段明确商家的责任和义务,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加强跨部门协作,形成监管合力,确保整个市场的有序运行,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关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