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是基层社会治理的真实写照。巧用“一根针”,串起“千条线”,破解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难题,需坚持党建引领,打造数字化社会治理服务平台,让群众反映的诉求从线下“四处跑”变成了线上“码”上说。
用好数字力量,重塑社会治理网络。在贵州省凯里市,按照“地域相邻、规模适度、方便管理”原则,开发“智慧凯里”微信小程序,将“民情二维码”在所属网格内全面铺开,实行网格编“码”管理,实现资源一体集成、要素双线联动、诉求“码”上解决。数字技术在社会治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助于打破传统社会治理中行政分割和碎片化的局面,推动城市治理向一体化、系统化和科学化转变。
以数字化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效。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新模式。如上海的“一网通办”、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为构建新型政务服务体系提供了鲜活经验。随着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信息系统互认共享工作的推进,真正实现了“让群众少跑路,让数据多跑腿”。通过群众点对点反映问题,网格专员全时段收集意见,“网格—社区—街道”分级响应、分类派单、协同处置,全面提高了公共服务要素配置率、使用率和有效性。
依托数字技术,促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善用数字化手段,可增进有效互动,凝聚各方智慧和共识,形成推进社会治理的合力。通过在职党员线上线下“双渠道”履职,推动从小区互联、社区互联到区域互联,健全党员直接联系群众和党员志愿服务机制,让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升,人民群众感到暖心、舒心。
数字赋能基层社会治理,各地区相继推出因地制宜的基层治理品牌,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监督者”“参与者”,构建起深耕“大治理”,下好“一盘棋”,“群众点单—政府派单—干部接单”的新模式,不断书写治理现代化的新篇章。(李国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