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关键要铲除“秦朗”滋生土壤

2024年06月03日10:43

来源:大河网

 4月12日晚,杭州警方发布警情通报称,“在法国巴黎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的视频,涉嫌传播网络谣言。经查,为吸粉引流,网民徐某某与同事薛某共同策划、编造“拾到小学生秦朗丢失的作业本”系列视频脚本,后网购寒假作业本,用手机自拍、制作相关视频,并散播至多个网络平台,造成恶劣影响。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徐某某、薛某及二人所在公司作出行政处罚。据最新消息,自媒体博主“Thurman猫一杯”多平台账号已被封禁。


徐某某曾在社交平台账号发布道歉视频

拥有上千万粉丝的网红堂而皇之地发布小学生秦朗作业本丢在异域他乡,引发社会各界关注和讨论纷纷,后来才发现,这不过是一个蹩脚的谎言剧本而已,真相大白,“秦朗闹剧”确实让人匪夷所思。事情虽然真相大白,但背后消费的公众舆论关切情绪,以及由此导致的“刺破网络信誉”、“信任度再被刷地”、公序良俗被无形破坏等不良社会影响,却不能不让人深思。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秦朗的作业”不过是网络虚拟世界的一个闹剧脚本而已,但其背后透露出以及影响到的,却是公共信任感以及社会秩序和谐度的无形受损,为一己之利消费公众情绪,为引流获益浪费公共情感,涉嫌网络欺诈和不当牟利。不管怎样,其对社会秩序和文明氛围的负面影响与“刺破效应”,实在是难以回避。

“秦朗闹剧”该惩,非法引流获利该治。但关键是,网络虚拟世界信息繁杂,网民素养千差万别,那些依靠虚拟手段日益红起来的对象,更是多样化的群体。一个“秦朗”倒下了,会不会有更多后 “王朗”“赵朗”出现,确实未可料之。而从治理网络环境、规范网络秩序、匡扶虚拟经济健康发展生态角度出发,是断然不能再出现“前番秦朗今又来”的畸形现象的。而解决问题的首要之举和关键之处,就是彻底铲除“秦朗”滋生的空间。

4月12日,记者从公安部获悉,去年12月以来,全国公安机关统一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专项行动,截至目前,公安机关累计排查网络谣言线索8万余条,侦办网络谣言类案件1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00余名,行政处罚10700余人,开展公开辟谣等4200余次。而12日公安部公布的10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违法犯罪典型案例中,就有“秦朗丢作业” “喂住院婆婆吃泡面”“救灾物资被倒卖”“民警辞职潮”“ 广州限制外卖配送”等被点名,“当初有多火,现在涉事人员就有多狼狈”不仅道出了网络造谣者的必然下场,更道出了铲除“王朗”滋生空间的必要与迫切。

如何铲除“王朗”滋生的空间,坚决遏制“前番秦朗今又来”之畸形现象?结合实际应对症下药、多措并举。首先是从广义范围强化网络虚拟世界法治教育宣传,构建依法发展、健康和谐的网络虚拟世界。从广义角度出发,要针对全社会开展依法办网、依法上网、依法规范虚拟行为的法治教育,让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观念深入人心。从针对性角度出发,应坚持入行必先接受法治教育、必先知道依法规范言行和生产经营规矩原则,强化对网络从业者、网络经营者的专题法治教育,强化平台、网络经营主体尤其是主播等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让依法触网、依法虚拟经营、依法规范虚拟行为成为网民自觉尤其是网络重点主体的行为自觉。

其次,要坚持越火监管越严的动态监管跟进机制,对于网红主播、大咖和平台机构等,依法监督监管、依法规范警示引导、依法构建约束责任机制,让监督监管如影随形,让“秦朗”彻底失去兴风作浪的市场。

其三,在“秦朗”兴风作浪的背后,往往有不明真相的推波助澜,更有正规平台的跟风热炒,还有辟谣机制的不能及时发力。因此,彻底铲除“秦朗”滋生空间,还需从强化正规平台干预引导、强化辟谣科学精准发力、强化问责打击治理入手。正规平台要强化政治敏感和政治自觉,对于一些可能引发舆情关注的异常行为要及时发力跟进,澄清事实真相,履行“正面发声”的力量,让谣言“见光即亡”。同时,正规新闻舆论监督平台要强化平台社会引导责任和辟谣责任,建立健全与公安、市场、网信、文化、卫健等关联共享共治机制,坚决不给“秦朗”捏造者任何为非作歹的机会和空间。与此同时,网信、公安、文化、市场等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约束和责任追究,从强化平台审核责任、强化平台监管责任、强化重点网络经营对象和自媒体账号运营责任角度出发,对非法行为、制谣传谣、引流牟利的行为,既要从严追责,又要追溯问责,不仅惩戒“秦朗”,更要追溯严惩“秦朗”背后的平台“东家”,用严肃问责和从严打击治理,坚决铲除“秦朗”为非作歹的滋生空间。(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许朝军) 


编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