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双向发力,打造人才新高地

2024年04月24日21:09

来源:大河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事业兴盛,唯在人才,得人才者得天下。近年来,山东积极拓展人才新思路,不断推出系列人才新政,激活了人才市场的一池春水,为山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新动能。

  山东是一个经济大省,多年来经济体量一直稳居全国前三。同时山东也是一个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省份,共有41个工业门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近年来,山东依托人才优势,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各项事业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做出了山东贡献。梳理一下这几年山东的人才新政,更多的是写活了“内培”和“外引”这两篇大文章,显现了人才新优势。

  人才是支撑山东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当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现代化建设时期,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实现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重要课题。建设经济强省需要一大批能工巧匠,尤其是创新人才,更是现代化建设的不可或缺的人力资源。山东的装备制造也好,新兴产业也好,智慧农业也好,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没有人才的支撑,建设经济强省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眼睛向内培养人才,厚植人才成长沃土。人才不会自发产生,需要悉心培养。近年来,山东向“新”而行,新质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创新人才不足的现实问题。尤其一些新兴产业、新能源领域,创新型人才成为短板。山东省深化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激励改革,锻造了大批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截至2023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1494万人;技工院校215所、在校生45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突破400万人,现有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70人,全国技术能手695人,齐鲁首席技师2102人,山东省技术能手3599人。全省发挥技工院校技能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建成以技师学院为主要层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技能人才。

  筑巢引凤,眼睛向外抓“人才引进”。栽下梧桐树,不愁凤凰来。当今,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谁就能抢占先机,赢得主动。人才哪里来?除了注重本地培养外,积极引进人才亦不失为良方妙计。山东人才开放区位优势明显。山东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东联日韩,向西辐射内陆腹地。随着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深入实施,上合示范区、自贸试验区等开放平台叠加赋能,按照全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部署,山东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高标准创建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高水平人才对外开放新格局正在形成。

  山东打破人才常规,不拘一格吸引人才加盟。去年,山东人社部门将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战略,省市联动分别开展150场以上线下“山东—名校人才直通车”引才活动,引导各市同步开展好“百校千企”人才对接交流活动、“名校师生山东城市行”活动。同时,进一步开拓走出去引才新区域,结合“国际青年交流大会”,适时赴“一带一路”沿线和留学生集聚的国家、地区举办直通车海外专场活动,把更多海外优秀青年人才“引进来”,为实现现代化经济强省提供充足人才动力。

  创新人才机制,激活人才活力,山东人才引进做足了功课,显现了良好效果。在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打破了地域、户口等方面限制,对有突出贡献的引进人才进行奖励等。完善的人才机制激活了人才市场的一池春水,使得人才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有力地促进了全省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

  构筑人才新高地,为建设经济强省蓄势储能。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是创新驱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全省要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在实处。想人才之所想,急人才之所急,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才所遇到的各种困难,着力营造一种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通过“内培外引”积淀好人才“蓄水池”,打造人才新高地,全面促进山东各项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易)

编辑: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