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漫评丨河声:基层减负需“脱虚向实”

2024年05月06日20:45

来源:大河网

(图:马颖婷)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指出:“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要精兵简政,继续把这项工作抓下去。”党中央毫不放松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决心,更体现了党中央对基层广大党员干部的关心。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要从每一个具体的问题下手,消除“指尖”负担、“笔尖”繁杂、“心尖”虚浮,全面“脱虚向实”,让基层干部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谋改革、抓落实、促发展、解民忧上来。

卸下“指尖”之负,让“脚步向下”代替“数字负担”。“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形式主义在数字智能背景下的特殊产物。近年来,泛滥的微信工作群、政务App等让人应接不暇。部分干部在工作推行过程中过度依赖“指尖”技术,错将手段当目的,工作群、公众号泛滥成灾,一方面随时需要盯着手机看通知、回收到,忙转发忙打卡,回复速度异化为干事态度,让基层干部疲于应付、苦不堪言。另一方面线上留痕是考核评价、评比评选的依据,强行“留痕”导致基层工作在线上空转,滋生形式主义,使基层干部习惯于“指”上谈兵,甚至捏造数据,以屏幕“痕迹”代替现实“成绩”,“实际好”不如“面上好”悄然成为一种“新追求”,扼杀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解决指尖形式主义之弊并非一日之功。要持续巩固中央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取得的成果,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多到基层一线去,多到困难多、群众意见集中、工作打不开局面的地方去,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让“键对键”回归“面对面”,多些“实地走”少些“群里吼”,推动干部作风大转变、能力水平大提升。

减去“笔尖”之繁,让“科学考核”代替“形式痕迹”。革弊祛疾,并非一日之功。部分地区和部门“红头变白头”“套会代减会”“纸质变指尖”等花式增负现象层出不穷。为基层减负对部分工作有时不强制要求“痕迹”管理,但实际存在“不出事减了,出了事增了”的情况,许多工作一旦发生事故,上级部门就对基层进行督查检查、工作复盘、追责问责,基层除了要补齐痕迹资料,更要形成大量的检查、复盘材料。基层则更应该做好在“看得见”的减负背后,那些“看不见”的组合题。给基层减负是自上而下的工作,要坚持制度建设与科学考核相结合,以“出实效”为目标,在“立长效”上下功夫,明确减的标准,把握减的尺度,对不合理的相关制度进行“检修”。同时,各考核部门应将干部实绩考核与推进落实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结合起来,执政绩效和执政成本相结合,让考核指标设置更贴近基层实际,把为群众办实事、工作出实效和群众满意认可作为考评的重要标准,避免所有基层工作围绕“考核”展开,防止增加不必要的负担。

解下“心尖”之压,让“务实担当”代替“虚浮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究其原因是少数干部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导致政绩观产生错位,不结合地域实际而热衷盲目攀比,要求基层填报“花式表格”和一些“惊人数字”最后产生“泡沫政绩”,给基层加上“千斤担”,让本就事务繁忙的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减负的最终目的是让基层干部“脱虚向实”,从禁锢的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激励广大基层干部在脱贫攻坚、改革发展的一线更好地担当作为。上级部门在安排部署某项工作后,要多提指导性意见,少些命令式指挥,多与基层一同研究推进工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工作,适当压缩自己上传下达、汇总统计等时间,将更多的时间留给基层一线去完成工作,让基层慢工出细活、久久方为功。同时要系统施治、综合施策,针对发现的问题从制度机制上找原因,以严密制度解决深层问题、约束形式主义,同时把在基层减负工作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和好措施固化下来,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化长效化。(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段舒涵)


编辑:韩淼宇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