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是一座城市文化灵魂的展厅,收藏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脉。5月18日,是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百姓文化云”平台联动河南全省各地市的公共博物馆、民间博物馆、主题博物馆,围绕2024年博物馆日“博物馆致力教育和研究”主题,策划推出“给孩子的博物馆之旅”全省云上直播活动,带领孩子们感受博物馆在新时代呈现的奇妙之“变”。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一座博物馆就是百科全书,里面汇集了人文地理、政治军事、风土人情,是全面了解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中原大地人杰地灵,厚重河南人文资源丰厚,开发利用好民间博物馆对于弘扬中原文化意义重大。
民间博物馆的方兴未艾得益于河南的文化惠民工程。所谓民间博物馆,就是没有政府投资背景,而是借助民间力量而兴办的博物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建立民间博物馆,政策支持是关键。这方面,河南各地不断加大民间博物馆的政策补助,焕发了民间博物馆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洛阳、开封、郑州等地也相继出台相关政策,扶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在土地、税收、规费以及水电气暖等方面给予优惠待遇,扶持力度很大。以郑州为例,对新建非国有博物馆在符合条件的基础上,建筑面积达1000平方米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00元/平方米补助,最高可获300万元补助。除了自建博物馆予以补助, 租房建非国有博物馆的,最高每年也能获得50万元租金补助。得益于文化惠民政策的加持,河南民间博物馆竞相建立起来,成为河南一道亮丽的文化新景观。
建好中原民间博物馆,把散落在中原大地的民间藏品收集起来,展示中原文化的多姿多彩。河南作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发祥地,散落在民间的文物并不鲜见。“养在深闺无人识”是民间藏品最大的尴尬。去年河南省两会上,河南政协委员程青梅建议: 打造博物馆集群激活民间藏品,破解民间收藏难题。河南其民间藏品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雄厚,还有相当数量的民间藏品“养在深闺无人识”。河南省收藏家协会统计显示,河南民间藏品在全国都名列前茅。红色收藏、陶瓷收藏、金石收藏等内容丰富,种类多样,在发挥文化传播价值上有很大空间值得挖掘。程青梅表示,收藏界的共识是,收藏虽然是小众的事情,但是小众的收藏品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所以小众有责任让大众来共享,而实现的主要方式就是办博物馆。民间博物馆直接和藏民打交道,注重收集民间藏品,对于开发利用文物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向“新”而行,不断进行民间博物馆文化创新,打造中原文化新高地。当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无创新则无发展,无文化创新则文化发展就会停滞不前。当今民间博物馆也要进行创新发展,一方面,内容和形式要创新,不断丰富民间博物馆的藏品,不能满足于一些既有的历史藏品,对一些有纪念意义的现代物品皆可收藏陈列,迎合观众需要;另一方面,民间博物馆也要进行现代科技创新,把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复制应用到民间博物馆中,打造更多现代民间博物馆新场景。比如人工智能机器人讲解,历史现代穿越技术的应用制作成“大片”进行呈现等,只有这样,民间博物馆才会更具有吸引力。
用好民间博物馆,让中华文明更璀璨。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民间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朴实而深刻的文化记忆。中原大地人文资源丰厚,民间收藏更加丰盈。民间博物馆作为我国重要的博物馆形式之一,在促进文化繁荣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原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之地,这里既有古代文化的穿透与影响,也有现代元素的深度融合,只要用心用情精心打造博物馆文化的“民间样本”,中原文化一定会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发出璀璨夺目的文明之光,助力中原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