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里麦穗摇曳,蔬菜大棚内番茄苗绿意盎然,乡村大食堂饭菜飘香……5月20日,河南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豫南平原片区)现场会在周口市淮阳区举行,交流平原农区乡村建设的实践经验,为进一步推进河南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指引。
从让人避之不及的发黑发臭的水体到利用先进污水处理技术让黑灰水变成庄稼果蔬的“营养水”;从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精准务实培育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到建成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不断提升土地生产能力,增加粮食产量……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天蓝、水清、粮丰、人富的和美乡村图景正在中原大地铺展开来。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如何做好“三农”工作,首要条件便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建设更多和美乡村,必须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乘势而上、踔厉奋发,在细处着手、从实处着力,凝聚乡村振兴“新力量”。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坚定理想信念中“增底气”。“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想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坚定理想信念。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坚持以学促行,系统掌握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能力,不断用新思想新理论凝心铸魂,以“万山磅礴看主峰”的政治自觉努力推动“三农”工作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生根。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担当作为中“葆硬气”。乡村要振兴,产业要先行。河南深入推进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累计创建国家级示范园23家,数量居全国第一,园区总产值超600亿元,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就业90万人。在“土特产”上做文章,铺就乡亲们的“致富路”,激活了乡村产业发展的“一池春水”。产业兴是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农民富裕的可靠保证。因此,要始终抓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强引擎”,直面基层现状、放眼未来发展,精准对接特色产业需求,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以“绣花功夫”把产业振兴工作落到实处;要锚定奋斗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建立健全党建促进产业发展的机制,建立集体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谋划时统揽大局、操作中细致精当。
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在基层善治中“接地气”。建成高标准农田不断提升土地生产能力、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带动农业全产业链就业、完善污水治理体系……每一项成效的取得,都离不开人才。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想要农村特色产业发展起来,就要从人才引育留等关键环节入手,让人才愿意回流农村,让农村能够吸纳和留住人才,激活农村人才的“一池春水”。因此,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农民队伍,汇聚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要结合本地区实际需要,以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制定实施务实管用、有吸引力的农村人才引进政策,当好人才“伯乐”,大力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让更多懂农业、爱农村、帮农民的“三农”人才扎根农村。(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大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