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以“三力”护“三夏” 切实端牢“中国饭碗”

2024年05月24日15:54

来源:大河网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近日来,各地抢抓农时,全力抓好“三夏”生产,“三夏”生产工作即将全面展开。夏粮丰收事关全年粮食生产,也是亿万民生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压舱石”。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将粮食安全作为第一要务,需要在农民、农技、农田上“三向发力”,向“好”发展,耕耘丰收的沃野,筑牢我国粮食安全防线,端牢“中国饭碗”。

5月23日,伊川县鸦岭镇为方便群众及时晾晒小麦,镇政府大院变身小麦晾晒场。河南日报农村版记者 黄红立 摄

激发“农民热情”,激活粮食生产“内生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只有把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保障粮食安全。如今“三夏”临近,既要运用数字信息技术监管,借助物联网、云计算、5G等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农业服务平台,贯通产销两端,做好收购工作保供稳价;又要强化作业机具供需对接,关注外出务工不能回村收麦人员和特殊困难家庭情况,各级干部主动作为,及时提供代收代种服务,实现夏粮颗粒归仓,确保夏收不出问题。只有让种粮农民有钱挣、得实惠,日子越过越好,才能激活种粮农民的内生动力,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进而推动农业发展提质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写下“新篇章”。

守好“耕地红线”,激活耕地保护“新活力”。“先其未然谓之防。”耕地问题事关国家粮食安全,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粮食安全的“家底子”,事关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虽有18亿亩耕地红线保障,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相比,耕地依旧是稀缺资源。没有充足的耕地,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就成了“一纸空谈”,因此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因此,不仅要运用科技手段,确保耕地“寸土不让”,利用卫星图片全力做好图斑核查整治,摸清底数,实地核查,分类整治,靶向“治疗”,还要向群众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及各项惠农政策,凝聚多方合力,形成耕地保护共识,共同守好耕地保护“责任田”。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赋能“农科引擎”,激活农业发展“新动力”。“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从杂交水稻到耐盐碱小麦,无论是大海之滨,还是戈壁深处,科技实现了农业生产的一个又一个“奇迹”。要想端牢14亿人“饭碗”,必须走好走实农业发展“科技路”,将“藏粮于技”贯彻到底。夏收夏种在即,一方面需要依托农机“土专家”“技术员”,采取“远程指导+实地检修”“集中培训+点对点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保障农机时刻“待命”;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科技“硬支撑”,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不断提升粮食机械化生产水平,加快建设智能节粮模式,为夏种奠定坚实的科技基础,有效提高种粮效率,让科技成为种粮农民展翅高飞的“羽翼”,让碗里的“中国粮”越来越充盈。

“三夏”关系着国家稳定发展大局,关系着广大农民的“钱袋子”。我们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信息化应用,打好“农业牌”,从农民、农技、农田三方面持续发力,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让“大国粮仓”的根基更实、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吴奇凡)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