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孩子“养臭水”的探索精神很“香”

2024年05月31日19:25

来源:大河网

唾液、牛奶、蟑螂、苍蝇、蚊子、老鼠尾巴、生猪肉、护手霜……这些毫不相干、有的看上去还有点恶心的东西,竟然是最近在中小学生中流行的“养臭水”配方:把这些东西放进饮料瓶,观察变化坐等“炸开”,然后分享经验。

“养臭水”很危险,还有可能构成犯罪,当堵!“臭水”瓶子爆炸后,周围的人会被喷上“腐烂尸体夹杂着浓浓的不明块状物的气味”,如果被误吸或误饮,将引起恶心呕吐,甚至感染、中毒,给身体造成极大伤害;有的“臭水”在教室里炸开,还会导致教学电脑损坏,甚至让教室在一段时间里都臭得不可用,因此,有法律人士指出,孩子作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一旦“养臭水”出事,不仅学校和家长要担责,还有可能构成犯罪,对此,家庭和学校不可听之任之,要及时履责、抓早抓小,掐断危险的“苗头”,防患于未然。

然而“养臭水”虽危险,但“堵”不如“疏”。在“臭水”瓶里加入千奇百怪的东西,包括苍蝇、蚊子、口红、粉笔、香蕉皮、巧克力等等,这些东西在瓶子里发酵,爆发是其必然结果,瓶养“臭水”的孩子们想看看“倒一点这个,加一点那个,最后会出现什么”,这何尝不是一种“野蛮的化学实验”呢?如果老师和家长急于制止、一禁了之,就会扼杀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们完全可以将孩子的这种兴趣和爱好引导到实验室中来,让他们在安全和规范的条件下摆弄烧杯和试管,做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科学探索实验。

我们还应该看到,“养臭水”的行为看似是一种无聊的游戏或恶作剧,但实际上可能是孩子们寻求关注、发泄情绪或寻找归属感的一种方式。在表面平静的校园里,孩子们面临着来自学业、家庭、社交等多方面的压力,而“养臭水”这种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挑战自我、超越极限的机会,他们通过耐心的观察、细心的呵护,以及不断的尝试和调整,最后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养臭水”现象的流行,折射出了当前家庭和学校对于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许多家长和教师往往仅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身体健康,却恰恰忽视了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疏导,从而导致他们选择用“养臭水”等不恰当的方式来应对自己面临的挑战。

总之,孩子“养臭水”现象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加强监督,改善社会环境,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等,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家庭和学校在纠正孩子“养臭水”等不当行为的同时,还要进一步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为他们的身心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发治)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