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向海图强,不断丰盈“大国粮仓”

2024年06月09日16:37

来源:大河网

湛蓝的大海是风景,也是“良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我国不仅是一个农业大国,同时还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岸线长达1.8万多公里,海洋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是名副其实的“海上粮仓”。

依托科技进步,建设“海上粮仓”。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兴则国家兴。当下,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和行动。深耕蓝海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展深海养殖装备和智慧渔业,推动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升级。多年来,我国逐步探索深水网箱装备国产化研制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养殖装备总体水平。在江苏盐城,“陶湾一号”智能网箱平台包围水体6万立方米,可养殖50万至60万尾深海鱼。在山东日照,重1500吨的“深蓝1号”实现了我国在温暖海域养殖鲑鳟冷水鱼类的世界性突破。今年4月,智能养殖平台“恒燚一号”在广东湛江下水,拥有6个独立的1万立方米养殖水体,可实现渔业捕捞与休闲渔旅相结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拓展海上“良田面积”和品种,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品质,丰富了百姓的“菜篮子”。

工作人员在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引育种中心展示选育的海螺品种(5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昱龙 摄

深耕蓝海,牢固树立“大食物观”,不断扩展海上“养殖品种”。种子被誉为农业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关键。如果说在陆地上种子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的话,那么在建设海洋粮仓方面也同样面临着一个“良种”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发展的基础,要把这项工作做精做好。我国是世界第一水产养殖大国,握紧海洋种苗选育,就相当于握住了海水养殖业的“芯片”。近年来,我国水产种业在种质资源保护、品种选育、良种繁育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截至2023年10月,通过国家审定的水产新品种达283个。一个个新品种的培育,更多养殖技术的创新突破,为海洋渔业增产、端牢中国饭碗持续增添信心和底气。多年来,我国水产种业创新攻关取得突破:硇洲族大黄鱼在广东成功实现了苗种的规模化培育;我国自主培育的12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目前市场占有率达到35%。有了种苗保障,我国许多海水养殖品种从无到有,海洋渔业不断发展壮大。丰富多彩的“海上良种”让中国的“海上粮仓”越来越丰盈,成为“大国粮仓”的重要补充。

深耕蓝海,向海图强。经略海洋是我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协调好人与海洋的关系、科学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非常重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坚持人海共生,促进人与海洋共同发展。海洋是生命的起源地,海洋生态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内在的规律。人类活动一定要遵循海洋生态的客观规律,不能竭泽而渔,不能以海为壑,要在人海共生中寻找最佳平衡点,实现共同发展。坚持陆海统筹,在更大的背景下实现海洋生态保护与海洋经济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海洋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是为了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性,我们不能为浮云遮望眼,以牺牲海洋环境为代价,陷入急功近利的误区。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二十大做出的战略安排。就经略海洋而言,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守好海上粮仓的全流程食品安全,离不开生产端、市场端的两手发力。建设海洋强国知易行难,我们必须正视各种风险挑战。向海图强需要长远谋划,深耕蓝海需要科学发展观。让我们勠力同心,携手同行,为建设海洋强国而努力奋斗!(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雄)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