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距离暑假还有大半个月,但不少研学机构推出的大凉山支教研学项目却早已售罄,甚至还有候补者正在排队等捡漏。记者调查发现,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在这些研学项目的渲染下,大凉山似乎成了“公益支教的秀场”。
打着公益的名号,干着商业的事情,公益支教挂羊头卖狗肉,受伤害的不仅仅是支教教师,更会有大凉山的孩子,还会是整个大凉山的教育生态。教育均衡发展的态势下,大凉山各方面的教育条件均有了较大提升,研学机构却还在以“卖惨式”营销,假借公益之名,推出商业研学项目,这不仅是对大凉山教育发展成绩的否定,更是对支教教师公益情怀的伤害,素质参差不齐的支教教师,教育教学质量难以保障,教育错了的孩子比没有受教育的孩子更可怕,亟须教育主管部门规范研学程序和要求,引领公益支教研学项目有序进行,加大对商业研学的打击力度,还大凉山教育一片晴朗。
公益支教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公益支教,必须有严格规程,需要对支教教师进行培训和考核,需要和大凉山具体学校需求相衔接,需要考虑支教的实效性。某知名研学机构的海报上,几名皮肤黝黑、头发凌乱的“大凉山的孩子”被公然印于其上,这样不符合地方实情的宣传,明显存在欺骗和诱导行为,利用公众的同情心做文章,并从中谋取暴利,是在以公益的名义伤害公益。公益支教研学项目的确定,需要从大凉山教育的具体实情出发,孩子们需要什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对接孩子们的需要,能够为大凉山带来什么样的具体实效,公益研学项目的审批需要有具体的操作流程,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规章程序进行,必须统筹兼顾有序进行。
需要什么样的支教学校要有充分话语权。面向学生的教育是非常严肃的事情,不是支教教师想怎么讲就怎么讲的问题。学校缺少什么教师,该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能够根据课程标准开展相应教学,教学中能立足学生实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能够为学生带来项目式学习、沉浸式体验学习等功效,能够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高效落地,公益支教研学项目所需要做的功课还有很多,一哄而上的商业研学项目亟须规范进行。对此,学校可从具体情况出发对所需要的公益支教研学进行申请,并对支教研学团的资质及支教教师资质进行考察,就相关具体工作进行衔接,确保支教工作不影响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教学效果怎么样,学校需要有从实际出发的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
公益支教由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发起更有效。公益支教就本质而言是支教教师与受教学生之间的双向奔赴,中间的环节越少越能体现高效,基于大凉山地方的教育实情,该地教育局需要有作为。事实上,该地教育局可从实际出发对公益支教工作进行统筹协调,制定出相对科学的公益支教研学规程,根据辖区各学校需求直接向社会发出公益研学项目,引导公益支教研学有序进行。公益支教本身是一件好事,要将好事办得更好,变被动接待为主动接受,有序衔接的支教工作能够让成效更为显著。与其让研学机构“卖惨式”营销,不如实事求是实行按需配送,斩断商业链条,直接由地方教育局开具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等,岂不更具权威性,也更有实效性,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公益支教不是生意,支教研学也不是秀场,为申请海外留学、择校、评优提供相应证明,地方教育局所提供的更具权威性,与其让琳琅满目的公益支教搅乱地方教育生态,不如从实际出发名正言顺进行公开招募。看着一个个“被参与”此类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奔波在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看着一个个支教教师花着昂贵的费用却不能为地方教育带来实实在在的效应,该地教育局该发声了,该为公益支教立规矩了,该对公益支教进行统筹规划了,为商业支教踩刹车,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需要当机立断,果断说不,为大凉山商业研学降降温。(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周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