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临近,不少即将升入大班的公立幼儿园小朋友面临着转园,因为爸爸、妈妈打算将他们转入能提供幼小衔接课的私立幼儿园。如今,“抢跑”幼升小已经成为不少家长的共识。那么,如此做法,真的能让孩子成为领跑者吗?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长期以来,幼儿园“小学化”一直存在,一些幼儿园,尤其是民办幼儿园,不仅在招生宣传上以“教会多少汉字”“教会加减计算”“记住上百个英语单词”等作为“吸睛”亮点,而且在平时的教学中也是侧重教授小学内容的知识。可以说,幼儿园“小学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加之,一些幼儿家长也是把孩子在幼儿园里“会认读拼音”“认识多少汉字”“会做数学加减”“会拼读英语单词”等作为一种炫耀资本,总以为孩子在上小学前学得越多,上小学后就越有优势,这无疑也无形之中助推了幼儿园“小学化”。这说明,很多幼儿家长也陷入了幼儿园“小学化”的误区。
其实,幼儿过早地接触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弊大于利。教育研究表明,幼儿过早掌握一些学科类知识的优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即使孩子在幼儿阶段学完了小学一年级的课程,到了二年级也会被超越。而且,如果在幼儿阶段一味地给孩子灌输语文、数学、英语等知识,反而会导致厌学、惧学、不学等症状,最终让孩子陷入“未入学先厌学”的尴尬境地。这无疑不利于孩子的小学阶段,乃至今后其他阶段的学习,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去年8月28日,学前教育法草案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课程”,这也是对幼儿园“小学化”的一种必要纠偏。一方面,有了这道“禁令”,幼儿园就能得到有效的规制,就能督促幼儿园回归“正轨”,避免“出轨”或“越轨”而导致幼儿园“小学化”。另一方面,有了这道“禁令”,也让幼儿不再陷入小学知识的比拼,让幼儿“在什么年龄学什么”成为一种现实。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了这道“禁令”,幼儿教育的生态环境也更清新了。可见,明确“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课程”,既及时又必要。
当然,遏制幼儿园“小学化”不能仅靠一道“禁令”,还需强化监管。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既要加大“幼儿园不得教授小学课程”的宣传力度,让每一所幼儿园认真执行这道“禁令”,又要加大督查力度,防止一些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暗度陈仓”,关起门来依然在“教授小学课程”。另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还应加大处罚力度,一旦发现有幼儿园违规教授小学课程,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不妨通过领导约谈、停学整顿、列入“黑名单”、惩戒领导等多种方式,倒逼幼儿园切实履行规定,遵守“禁令”。如此,幼儿园“小学化”现象才能真正得到有效遏制,同时,幼儿园才能真正回归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此外,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各地幼儿园应有所作为。比如浙江宁波艺术实验学校就做得很好,该校每年邀请眼科、牙科专家和家长们一起探讨书桌该怎么放、写字该怎么坐、牙齿该怎么刷……这样的“幼小衔接”无疑是“正确的衔接方式”。一方面,通过这样的“幼小衔接”,孩子就能学到更多的生活小常识,这对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之后的生活和学习,显然是大有裨益的。另一方面,这样的“幼小衔接”以传授生活小常识为主,不涉及学科类知识的传授,自然也就能避免孩子陷入“厌学”“惧学”“不学”之中。可以说,这样的“幼小衔接”好处多多,值得点赞,值得借鉴和推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魏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