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析党员干部违纪违法行为,不少权力越界、行为失范问题发生在“八小时以外”。有的在社交圈称兄道弟,沾染江湖习气;有的生活奢靡、趣味低俗,出入高档会所,沉迷觥筹交错;有的对配偶、子女失管失教,导致家风不正、权力出轨;有的在个人爱好、小事小节上放松警惕、放飞自我,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社会风气。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业余时间生产着人才,也生产着懒汉、酒鬼、牌迷、赌徒,由此不仅使工作业绩有别,也区分出高低优劣的人生境界。”党员干部既是普通之人,也是“特殊”之人。所谓“普通”,是指党员干部来自群众,服务群众,也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业余时间、私人生活。所谓“特殊”,是指党员干部在保持先进性方面,具有强大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不管说什么话、办什么事,都会引发广泛的关注,成为公众的“参照”,必须保持良好作风、注意言行举止,做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八小时以内”考验的是党员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八小时以外”检验的是党员干部的品质和修养。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党龄工龄的增长而自然提升,也不会随着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一旦权力出轨、行为出格、道德失范,则必然会导致思想滑坡,防线失守,走上不归之路。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在生活纪律中充实完善相关条款,对党员干部“八小时之外”的“私人生活”进行规范,既是党的性质的必然要求,也体现了对广大党员的爱护。
“树贵自直、人贵自律。”党员干部在“八小时内”兢兢业业、履职尽责,在“八小时外”丰富一下生活、放松一下身心,原本无可厚非。但必须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严守党的纪律,保持健康高雅的情趣,自觉抵制不良诱惑,规避纪法风险。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独慎微慎交慎行,自觉净化自己的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不能什么饭都吃、什么酒都喝、什么人都交、什么话都说,主动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努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干部。
党员干部的“私生活”,既是个轻松的话题,也是个沉重的话题。古人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心存敬畏方能行有所止。有了对纪律规矩的正确认识,才能更加坚定守好底线。党员干部要过好“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就要拉高生活纪律“警戒线”,管住自己的手和口、腿和脚,在平凡小事上注意自身形象、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人前人后一个样、八小时内外一个样、有无监督一个样,避免做出任何出格越线的行为。(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