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拂青苗,良田育稻秧。仲夏的川蜀大地,田间地头一派火热劳作景象。四川有着“天府之国”盛名,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省,素有“粮猪安天下”的美誉。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要“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四川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加强良种和良田的配套,多产粮、产好粮,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更大贡献。
集贤梁景土地股份合作社农民在检查育秧盘。新华社记者 袁秋岳摄
仓廪实,天下安,民以食为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很重。而四川作为我国重要的产粮大省,更是责任重大。我国自古就有“天府熟,天下足”的说辞,可见农业大省四川的分量之重。近年来,四川大打农业翻身仗,向种子要粮食,向高标准农田要粮食,向科技进步要粮食,为丰盈大国粮仓做出了四川贡献。
精心培育“金种子”,川府大地粮食足。种子被誉为农业的芯片,是粮食生产的关键,有了好种子才能多打粮食产好粮食。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也是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强化供种保障能力建设,培育壮大种业领军企业……四川正在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天府大地上,殚精竭虑,悉心培育金种子,让“金种子”成为抢眼亮色。近3年来,西南作物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50多个新品种、10多项新技术年推广面积已超过4000万亩。天府现代种业园已建成国家级制种基地2.8万亩,制种大户、技术专家、种子研发公司、品种测试中心……这里已逐渐形成四川种业发展的“产业圈”。得益于“金种子”,为天府粮食丰收奠定了基础。
良田筑“耕”基,“粮仓”再升级。建设高标准农田,把丰收寄希望于广袤的田野。庄稼一枝花,全靠“田”当家。有了金种子还不行,还必须有良田的支撑。可以说,农田的肥沃程度决定了粮食的丰和歉。近年来,四川把粮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2023年,四川全面摸清6308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高标准农田底数,实施“天府良田”建设攻坚提质行动,围绕“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目标,全年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25万亩。四川以“长牙齿”的硬措施常态化保护耕地,在省级层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的若干措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成为本行政区域耕地保护第一责任人……一系列“组合拳”正在全力夯实“天府粮仓”根基。四川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每一寸土地,坚决杜绝粮田非粮化,一大批高标准农田出现在广袤的川府大地上,成为粮食丰收的压舱石。
着力培养“兴农人”,大力发展智慧农业,让科学种田成为自觉。科技强则农业强,科技兴则农业兴。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当下,随着数字经济的款款到来,种田讲究科学性正在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粮食生产,关键在人。当前,川蜀大地涌现出一批批开得了新农机、懂得用互联网的“新农人”,给乡村带来新理念、新技术,蹚出一条条“兴农路”。科技兴农离不开“土专家”“田秀才”的支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四川多地积极建机制培育“新农人”,出台各类支持政策,让他们留得住,干得起劲,带动农民增收、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一些年轻人回乡创业,用所学知识报效桑梓,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成为种田能手,成就斐然,令人刮目相看。
扛起农业大省责任,献出天府“粮”策。四川粮食发展目标已经确定,未来“粮”策可期。人们有理由相信,经过四川人民的团结奋斗,“天府粮仓”一定会越来越丰盈。(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夏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