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利民,一生为民

2024年06月22日12:12

来源:大河网

得知徐利民去世,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虞宅乡西山村村民邱源枢泣不成声。邱源枢家中两个儿子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困难。徐利民在虞宅乡工作期间,经常去老邱家走访。尽管后来工作变动数次,可每回路过西山村,他都要找老邱坐上一会儿。2021年的一天,徐利民到西山村参加活动,趁着间隙来看望老邱。离开老邱家后不久,徐利民又折返回来,递上1000元钱,让他贴补家用。“他口袋里平时不装现金,是去跟别人借了再回来的。”邱源枢说。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只要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徐利民都会去干。

利民之事,不怕艰难困苦。2006年,时任虞宅乡乡长的徐利民看到当地村民受缺水、缺电困扰凑钱用PC管到三五里地外的山坳里去接水时,就下决心要建一座水库解决群众用水用电难题。他带着同事天天往深山老林里钻,头戴斗笠、手拿柴刀,饿了啃饼干,渴了喝泉水,两年时间跑了100来趟。经过不懈努力,深清源水库建成并投入使用,解决了虞宅乡14个自然村1万多人口的饮水用电问题。“从大坝到库尾,步行来回至少要一个小时。有时候一天都要进出好几趟。但利民却从不言苦。”曾与徐利民共事的虞宅乡农办原主任张海平回忆说。

利民爱民,从来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为民办事,就要付出辛勤的汗水。习近平总书记说:“世界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为人民幸福而奋斗。”凡人民所需者,莫不全力而为。为了人民群众能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广大党员干部,就要像徐利民那样,不怕山路崎岖,不惧艰难困苦,永葆为民赤子心,用敢于吃苦、甘于吃苦换来群众的甘甜生活、幸福指数。

利民之事,甘当泥土干部。在浦江,大家都亲切地称徐利民为“泥土干部”。身为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徐利民却没有一丝一毫当官的架子,无论是下基层,还是为访客介绍当地文化,夏天,他总是戴着一顶草帽,脚上不是旅游鞋就是布鞋,鞋子总是沾满了泥土。为了帮助群众销售农产品,他化身网络主播,为农民朋友在线吆喝带货。而在虞宅乡任职时,他还常常邀请来县城赶集的村民到自己家里吃饭,一坐就是两三桌,很是热闹。

《之江新语》中有篇文章叫《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做出“样子”》,文中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放下“架子”亲民爱民,做出好“样子”率先垂范。从“这哪是干部,分明就是农民”到“徐书记就像自家人,说得上话”,老百姓对徐利民的评价,彰显了一个亲民爱民、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他也启示我们:要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就必须摆正自己的位置,放下“架子”,和老百姓同坐一条板凳,以“只见公仆不见官”的干部形象执政为民、造福群众。

利民之事,干到最后一刻。2022年8月初,因积劳成疾,徐利民感到身体不适,但仍强撑着去参加省里的会议。住院期间,他心心念念的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通过微信、电话回复信息,布置工作。弥留之际,他依然用虚弱的声音对身边人说:“还有很多事情没做完,我不放心。”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为人民工作到了最后一刻。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像徐利民那样,为了人民利益,不惜吐出最后一根丝,燃尽最后一滴油,发出最后一丝光,把一切都毫不保留地献给人民群众。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矢志不渝要保持的政治本色!(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红卫)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