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多年的岁月,横贯南北,应运而生,纵贯古今,因河而兴。运河三千里,舳舻相会你。202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十年砥砺奋进,十年奋勇拼搏,十年一路繁花,大运河芳华绽放,铺展壮美画卷。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脉文脉相连,水运国运相通,水是东方文明的动能源泉。一条大运河,穿古今,贯南北,悠悠流淌,中华历史破浪前行。从吴王夫差下令开凿邗沟,沟通长江、淮河,到隋王朝开挖通济渠和永济渠、疏通江南运河把长江、钱塘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连成一体的全国运河系统,再到元代忽必烈对隋唐大运河“裁弯取直”,从北京直通杭州构建出京杭大运河的基本形态,大运河从古代奔腾而来,一路浩荡前行,一路促动繁华,为中华民族文明奔腾不息注入强大水动能,串起城市明珠,孕育国宝璀璨。今天,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沿岸各地坚持保护、传承和发展的宗旨造就生机勃勃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挥毫大运河新时代奔腾新篇章。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大运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保护、传承、利用上下功夫,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这是历史交付给我们的使命,这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文化支撑。大运河沿线各省份全面建立河长制,水环境实行按月全面监测,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美景重现大运河;大运河拥有河道、古建筑、古遗址、石刻等各级各类遗存超1200处,水工设施等重要代表性遗存368处,构成了一条继古开今的璀璨文化带。2014年,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7年,首次提出大运河文化带;2019年,《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发布实施;2020年,《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发布;2021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大运河是促进贸易往来的经济动脉,是奔腾在人们心灵河床上的文化之河,大运河沿线各地实施综合保护工程,整合沿线众多历史遗存、博物馆群落和文化休闲体验点,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建设,沿线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建设持续推进,市民公园、文创园区等多元文化空间不断增加,实现城市肌理与文脉传承、保护与发展互促共进,让这条生生不息的活力水道更好融入当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千年脉络延续,目及千里滔滔奔新,大运河成为新征程路上人民幸福河、梦想河。
“大运”行中华,“河”润风华涌。大运河,大河、大气,大担当;运送物资,运送文化,运送精神能量;河流奔腾,龙脉舞动,润泽神州大地,温润时代奔腾。中国大运河,是文化之河、经济之河、生态之河,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昨日大运河边桨声回荡,摇出了热闹丰饶的鱼米之乡,运河文明;今日大运河笛声阵阵,奏响高质量奔腾时代乐章,吹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冲锋号。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上,运河经济澎湃奔腾,运河文化生机昂扬。悠悠运河,浩浩汤汤,泱泱中华,其道大光。(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