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2日是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大运河河南段主要由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段、永济渠南段及京杭大运河会通河台前段构成,已确认河道或河道遗址686公里,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濮阳等9个省辖市,以及巩义、永城、滑县3个县(市),流经41个县(市、区),文化遗存面积约 200 平方公里。
十年磨一剑,河南运河更璀璨。十年来,勤劳勇敢的河南人民积极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分外珍惜运河两岸文化遗存遗产,让大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河”“文明河”。如今,运河两岸瓜果香,风景如画游人醉。放眼望去,整个运河河南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一幅大美风景画呈现在世人面前。
惠济桥上的青石,见证古城郑州的历史变迁
强化法律约束力,依法护河,保护好历史遗存,上不愧古人下不愧子孙。京杭大运河穿越8个省市,而在河南省的流经长度达到了686公里,成为名副其实的“运河宝藏”。梳理一下河南省保护大运河的法律法规,见证了河南依法护“运”的勇气和信心。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沿线各省(市)制定实施规划。河南按照《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突出河南特色和地位,编制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打造中原文化高地为担当,着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推进河道水系治理管护、培育“千年运河”文化品牌、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创新保护传承利用机制,建设彰显文化底蕴、缀连人文胜迹、承载生态涵养、纵贯中原大地的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河南省先后印发实施了《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南省)建设保护规划》《大运河核心监控区空间管控办法》以及遗产保护、文旅融合、河道水系、生态环境4个专项规划,大运河沿线9市3县均印发了规划实施方案,“1+1+5+12”的规划体系基本构建完成。法律护航,政策有保障,刚性的法律法规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护身符”,文化遗存得以有效保护。
州桥石壁上惟妙惟肖的“独角海马”
践行“两山论”,让大运河成为河南生态文明抢眼亮色。十年来,河南人民积极践行“两山论”,把保护好大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打响了运河污染治理攻坚战。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运河新貌。2023年5月1日起,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市卫河保护条例同步实施。这是河南首次尝试协同立法,树立“一盘棋”思想,共同推进卫河流域共管共治共赢发展。统筹协调“护水脉”,全力建设“生态河”,全省从河道治理、生态修复重点发力,有力促进历史文化遗产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如今,河南大运河水环境持续改善,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勾画出如画卷般的绿色走廊。压实责任制,一级带一级,河南适时建立了河长制,分兵把口,各司其职,让大运河河南段得到了有效维护,生态文明运河由愿景变成现实。
古老运河文物璀璨,国宝是历史的沉淀。京津繁盛,触摸时光的纹理,一砖一石之间尽是古韵。检视一下古运河的历史国宝,让我们如数家珍,元代为满足漕船航运需要而修建的北京澄清闸,还有穿越百余年风风雨雨的天津金钢桥,而今都成了当地居民生活中的一部分,放船千里凌波去。运河渊深,国宝是艺术的结晶。燕赵慷慨,孕育独特的艺术风格,比如闻名遐迩的磁州窑瓷器。运河源远,国宝是永不衰朽的文脉。中州大地,惠济桥历经千年风雨。这座桥不仅是隋唐大运河上的珍贵遗存,也是古城郑州千年变迁的重要见证;是古代的交通要道,也是古老商都独特的历史文化符号。齐风鲁韵,光岳楼六百五十载岿然不动。光岳楼位于聊城东昌古城中心,始建于明初,是全国现存古代建筑中最古老、最雄伟的木结构楼阁之一,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申遗成功十周年,光耀中原运河畔。中华文明历史久远,中华文化星河灿烂。十年筚路蓝缕,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精心呵护,运河盛景更璀璨。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象征,她长3200公里,碧波渺渺,柳依依;2500多载,光阴轮转,映千川。十年磨一剑,运河更灿烂。十年风雨路,光彩耀人间。悠悠碧水,历史长河,铸就了大运河畔无数奇观。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领悟大运河独特的文化魅力吧。(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