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品读运河遗风,体悟别样齐鲁风景

2024年06月26日11:41

来源:大河网

一条大运河,半部中国史。今年6月22日是京杭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齐鲁文化星河灿烂,而运河文化是齐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段运河处于京杭大运河中段,流经枣庄、济宁、泰安、聊城、德州5市,全长643公里,自古以来就是通航条件最困难、维修保护工程技术最复杂、最巧妙的著名河段,也是申遗工作中环境治理最艰难、工程量最浩大的河段。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点的有南运河德州段、会通河临清段、会通河阳谷段、会通河南旺枢纽段、小汶河、会通河微山段、中河台儿庄段8段运河河道。它是京杭大运河的咽喉要道,北系京师,南控江淮。尤其是明清两代,山东段运河作为南北交通大动脉一直发挥着其他运道无法替代的作用。

 十年磨一剑,山东运河更璀璨。十年来,勤劳勇敢的山东人民积极贯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原则,分外珍惜运河两岸文化遗存遗产,“发展”与“保护”并重,让大运河成为名副其实的“文物河”“文明河”。如今,齐鲁运河两岸瓜果香,风景如画。放眼望去,整个运河山东段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两岸稻花香,一幅大美风景画呈现在世人面前。

依法护“运”,政策有保障。强化法律约束力,依法护河,保护好历史遗存。京杭大运河穿越8个省市,而在山东省的流经长度达到了643公里,山东是名副其实的“运河长省”。梳理一下山东省保护大运河的法律法规,见证山东依法护“运”的勇气和信心。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要求沿线各省(市)制定实施规划。2020年3月,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山东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以深入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统筹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核心区为运河主河道流经的18个县(市、区);拓展区为沿运5个市,由北向南依次为德州市、聊城市、泰安市、济宁市、枣庄市。2024年1月起,济宁市施行《济宁市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条例》,该条例是全国首部关于大运河岸线保护管理方面的专门法规,为济宁市大运河岸线资源保护管理和港航物流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法律护航,政策有保障,刚性的法律法规成为京杭大运河的“护身符”,文脉得以延续,文化遗存得以有效保护。

强化生态文明建设,践行“两山论”,让大运河成为山东生态文明的样板和高地。十年来,山东人民积极践行“两山论”,把保护好大运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打响了运河污染治理攻坚战。着力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运河新貌。大运河(山东段)地处大运河中枢区段,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运河文化活态性、融合性的典型代表,在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2021年,山东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十四五”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深入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对“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布局的支撑保障作用明显增强。海岸带、黄河、大运河、鲁中南山地丘陵、鲁东低山丘陵等重要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明显提升,以黄河口等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逐步建立。生态文明的强力建设,为大运河(山东段)保护提供了坚实支撑。

运河文化别有洞天,齐鲁非遗项目更璀璨。运河这一古老国宝是历史的沉淀。近年来,山东坚持活态化传承、创新性发展,深入挖掘大运河(山东段)历史文化资源,凝练大运河文化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文化特质,结合时代要求,讲述运河故事,传播弘扬运河精神,激活运河记忆。围绕运河,聊城诞生了众多民间艺术,山东快书、八角鼓、东昌木版年画、葫芦雕刻等闻名遐迩。泰安市深入挖掘大运河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加大运河文化遗产考古研究与保护展示力度。加强对运河文化、运河艺术、运河故事的研究阐发,促进运河文化与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深度融合。济宁市任城区持续打造“运河记忆”项目,古运河沿岸文化资源丰富,涵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大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太白楼、天井闸,以及老运河原生古迹、古街、古树等,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约3.2公顷。古老大运河,齐鲁风景这边独好。

申遗成功十周年,光耀齐鲁运河畔。中华文明历史久远,中华文化星河灿烂。十年筚路蓝缕,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精心呵护,齐鲁运河更璀璨。京杭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象征,她长3200公里,碧波渺渺,柳依依;2500多载,光阴轮转,映千川。十年磨一剑,运河更灿烂。十年风雨路,光彩耀人间。悠悠碧水,历史长河,铸就了大运河畔无数奇观。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领悟大运河独特的文化魅力吧。(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雪)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