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名校生到基层当公务员,也是一种“双赢”

2024年06月28日18:41

来源:大河网

近期,“斯坦福大学博士拟被录用乡镇公务员”的相关话题引发热议。“名校毕业竟然去当乡镇公务员?”“会不会大材小用了?”……不少人认为,拥有斯坦福大学这样的顶尖学府博士学位的人才,应该从事与其学术背景更为匹配的工作。即便要当公务员,也应该是市级以上机关,毕竟平台越高起点就越高,将来的发展空间也越大。

“斯坦福大学”“博士”“乡镇公务员”,这几个关键词形成的巨大反差,是引发舆论关注的主要原因。但大家所忽略的,则是每个人的先天禀赋、成长环境并不相同,所会所长所好也不相同,因而选择职业时,就会糅合个人、家庭和社会因素,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当今时代,社会高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这种多元化的需求也使得年轻人的价值观更加多元、职业选择更加多元。特别是随着“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等一系列政策、举措的出台,年轻人名校毕业之后,选择到县乡做公务员和选调生的越来越多了。

纪录片《大学》开篇有这样一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对这句话做出最好诠释的,就是作为主人公之一的宋云天。2019年毕业季,清华大学博士宋云天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导师希望他留校任教,南方某省抛来“副县长”的橄榄枝,北京的大公司也对他许以高薪。而在几经斟酌之后,宋云天作出了一个出乎大家意料的选择——他竟然报名到农村去当一名选调生,只身到河南省辉县市冀屯镇前姚村当了个驻村第一书记。

为什么要去基层?宋云天用鲁迅的“愿为萤火,发一点光”作出了回答。他把理想之树扎根在基层,将所学化为所用,在服务中造福百姓,迅速成长为一名县级领导干部,继续发挥着更大作用。这也说明,职业无贵贱、选择没对错,只要是感兴趣、有热爱、能胜任,干什么都能体现价值、让人生出彩。

当前的基层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时时都在面临改革和创新的探索,迫切需要一些有才能、有热情的名校毕业生充实进来,用新的视角和创新思维,帮助基层提高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创新数字时代的基层民主实践,探索更多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毕竟,高等教育所培养的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严谨规范的态度等,是任何工作岗位都需要的。让名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个人价值,满足社会需求,这也是一种“双赢”。

选择到基层去当公务员,当然也是一项充满挑战的工作。这就要求,名校毕业生既不能眼高手低,也不能妄自菲薄,必须以更高的能力素质,更强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淬炼心性和胆识,始终做到知重负重、真抓实干,志存高远、砥砺前行。基层党组织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机制、方法,让他们有施展才干的舞台、更多发展的空间,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活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忽视基层对各类、各层次人力资源的实际需求,给名校毕业生贴上标签,对他们的就业选择进行质疑,本身就是一种“唯学历论”的狭隘认知。让更多年轻人找到合适的发展方向,鼓励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发挥才智、建功立业,我们这个社会才能更加稳健、更加蓬勃,走得更快更远。(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吉明)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