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丨河声:大运河上看河南

2024年07月03日15:22

来源:大河网

千年大运河,锦绣贯古今。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是一部书写在华夏大地上的宏伟诗篇。2500多年以来,大运河在维护国家统一、繁荣社会经济、推动民族融合、促进文化交流、兴盛沿线城市等方面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而河南大运河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肩负重任,先行使命。

济阳镇大运河北堤面明代车辙遗迹。

在系统治理中“豫”新生。水运连着国运,治水推进治理。为打造好、治理好大运河这一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河南省制定了《河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这一规划立足河南省文化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趋势,提出构建“两轴”带动整体发展、“三极”发挥核心引领、“七片区”重塑千年大运河历史风貌的空间布局。

“两轴”——沿通济渠古都发展轴、沿永济渠古城发展轴。依托洛阳、开封、郑州、商丘等市和卫辉、浚县、道口、五陵等城镇,突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三极”——洛阳、开封、郑州中心城区。发挥三市古都历史资源富集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吸引集聚高端资源要素,打造运河城市。

“七片区”——“运河源头、隋唐胜迹”的通济渠洛阳片区,“天地之中、华夏之源”的通济渠郑州片区,“一城宋韵、东京梦华”的通济渠开封片区,“三商祖地、运河腰膂”的通济渠商丘片区,“双源合河、卫怀古城”的永济渠焦(作)新(乡)片区,“商卫故都,水陆商埠”的永济渠安(阳)鹤(壁)片区,“京杭遗韵、运河咽喉”的大运河濮阳片区。

在过去的工作中,河南省积极围绕健全规划体系、推动项目建设、加强遗产保护、挖掘文化内涵及开展宣传推广五个方面加快落实各项工作,为河南深入融入国家战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传承发展中“豫”新生。洛阳作为隋唐大运河的中枢,今天已成为大运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样板城市。2022年5月18日,国家“十三五”重点文化工程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现在,为了发挥运河的生态调节作用,洛阳也在大运河河段修建了洛浦公园,同时,天津桥的恢复工作也在继续。

沿着通济渠一路向东,在郑州片区,将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力争年底前启动汴河遗址公园项目建设。在开封片区,相继开展了北宋东京城顺天门遗址、州桥—古汴河遗址、永宁王府遗址等发掘工作。在商丘片区,通济渠商丘夏邑段(济阳镇)遗址保护展示大厅、南关段遗址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正有序推进。跨过黄河,在永济渠焦新片区,焦作市大沙河生态治理项目已完成投资32亿元。新乡市大力挖掘辉县百泉、封丘遗址历史文化片区,形成对大运河新乡段的空间支撑。沿永济渠折向东北,在安鹤片区,安阳滑县全力推动大运河宋船文化园等项目,盘活道口古镇。鹤壁市浚县成功实施浚县古城保护建设工程,被专家学者誉为“匠心工程”。在大运河濮阳片区,苏堤大运河文旅综合体项目基本完工,南乐县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建设项目已部分完成。

以文兴旅,以旅彰文。运河百景熠熠生辉,古韵今风交相辉映。大运河河南段正在不断推陈出新,把大运河故事讲“活”、讲“火”,让更多人领略到隋唐大运河的波澜壮阔和生生不息。

在开拓创新中“豫”新生。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然而就目前看,同长城相比,大运河的文化价值还远未得到真正发挥,因此,基于我省大运河的发展定位,既需要贯彻国家层面对大运河未来发展的战略规划,也需要依据我省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实际资源情况,以及我省未来的整体发展计划,充分落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河南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等上位规划中的目标任务,实现国家、省、市、县在大运河文化遗产方面的整体统筹,推进大运河“入遗”后的后续保护利用工作,推动大运河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促进大运河沿线城市的经济增长乃至河南各区域的均衡发展。

打造中华文化标识。在我省大运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中,应逐步提升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等为代表的通济渠古都轴和山阳故城、卫辉古城、浚县古城、道口古镇等为代表的永济渠古城轴的传承利用水平,做好沿线重要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充分展示中原地区从“河洛古国”为代表的史前文明、夏商周早期国家、秦汉帝国至隋唐宋王朝一脉相承的中国历史发展进程,凸显以二里头遗址为标志的“早期中国”、以隋唐洛阳为标志的“隋唐胜迹”、以北宋东京城为标志的“东京梦华”等历史文化高峰,实现“一河揽千年文明”。

同时,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发挥我省位于华夏文明形成、发展的核心腹地优势,发挥黄河、大运河、丝绸之路、长城、长征、万里茶道等文化遗产在中原交汇重叠、珠辉玉映的优势,建设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四大国家文化公园,把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打造为中华文明重要地标,将大运河打造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传承中原文化,培育新时代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赓续中华5000年文明史。

打造“千年运河”品牌。整体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统筹沿线古都名城、仓窖码头、堤坝闸桥、古镇古村,及依托大运河沿线历史空间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串珠成链、由线带面”,全面展示大运河在平衡南北经济、推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大历史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活态传承,建设大运河文化带,深入挖掘和阐释大运河所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一体多元、治水理漕治国的爱国精神、民族智慧、兼容态度、人文情怀和民本思想;实施大运河文化创意创新工程,培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一批运河文化IP,举办以大运河为主题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设主客共享、智慧便捷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务体系。以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美好家园;突出世界文化遗产名片,将大运河打造成为荟萃古今人文、传承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不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千年运河”品牌。

提升中原文化影响力。弘扬新时代大运河枢纽文化,依托河南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双向发力,发挥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在中外人文交流中的“特使”作用,组织大运河沿线精品文物海外展系列活动,打造文化遗产对外交流合作品牌;办好中国—中东欧国家文化遗产论坛、世界大河文明论坛、世界古都论坛、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中国(开封)菊花文化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等国内外知名的文化节庆活动,打造提升高水平文化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参加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提高“千年运河”整体辨识度,用运河文化讲好中原故事、中国故事。(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苌群辉)

编辑:赵地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