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暑期是否需要“补课”,简单禁止一概否定显然不是科学回答,而施压加码实施“第三学期”式“恶补”,更不是科学选择,“暑期是否补课”是一道需要各方认真思量的育人考题,考验着家庭教育智慧和社会育人理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众所周知,一年一度的暑假本应是孩子们最盼望、最向往的假期。但据了解,每到暑假来临之际,许多父母就早已为孩子做好了新的“开学”准备,各种辅导班、特长班、兴趣班等早就报了名,孩子暑期的“课程表”被排得满满的,孩子们又将被套上难以摆脱的枷锁,暑假俨然成了孩子的“第三学期”。
虽然教育部三令五申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但仍有不少校外培训机构我行我素。据了解,目前在不少地方,尤其是在城市里,孩子一个假期参加两三个辅导班和特长班的现象比比皆是。
笔者以为,暑期让孩子参加辅导班、特长班、兴趣班等校外培训,这对孩子身心健康和今后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首先不利于孩子的健康发育。少年儿童正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让其沉溺培训班,孩子的锻炼时间就会减少,必然影响他们的生长发育。其次,增加了孩子的负担。现在的孩子假期作业本身就很多,再让他们上这班那班,人为加重孩子的身心负担,孩子将难以承受。第三,这也剥夺了孩子的童趣。童年是短暂的,它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孩子的童年应是欢乐幸福的,可现在他们的假期也要置身各种校外培训班,欢乐幸福何来?专家认为,过早地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承受这种压力容易导致心理早熟,这种不合理的早熟会引起孩子心理的畸形发展。
诚然,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不切实际、不因人而异的随大流的做法,其最终结果是不言而喻的。笔者曾有一位家住农村的家长,孩子刚小学毕业,父母为了使孩子上初中后能更快更好地学好英语,便为孩子请了一名英语教师给孩子辅导英语。孩子刚开始倒有点兴趣,但近一个暑假下来,由于整天都是ABC,孩子便越来越厌烦了,结果孩子上了初中以后,一上英语课就怕,一做英语练习就烦,英语成绩一直就没有好过,这位家长后悔莫及。
笔者以为,正确引导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假期生活中长身体、长知识,为新学期奠定良好的基础,是每个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父母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尊重孩子的选择,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比如,多引导孩子读些儿童读物、报刊和革命故事之类的书籍,多写日记、心得体会,看一些有教育意义的电视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或带孩子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等等,这对孩子的成长反而更加有效,为人父母不妨一试。
别让暑假成为孩子的“第三学期”了。让孩子们多一些童趣,多一些天真,多一些活泼,多一些自由吧!(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廖卫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