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南阳一男孩溺水挣扎,黑衣大哥不紧不慢下水救人的视频引发关注。
面对落水者,通常救人的画面是,施救者第一时间跳入水中,将落水者拉回岸上,或交给岸上接应的协助者。河南南阳这起救人义举,当事袁先生,并没有立即如离弦之箭一样冲出去跳入水中救人,而是等待时机,沉稳精准地救出落水男孩。袁先生的义举,虽受部分人质疑,但其收获更多的则是礼赞。
在通常观念中,对于危险状态的人,救助行为需要不容迟疑、分秒必争。因此,当袁先生未如通常人们认知的模式施救落水男孩,受到质疑多少也在情理之中。
当下,在面对他人危难时,救人是英雄壮举,但如何救,会有不同的方式。袁先生在等待时机的救人,既具备救人于危难的勇毅,也兼顾了自身的安危。用袁先生自己的话说,“不是不想不顾一切冲进去救人,而要等待一个最合适的时机,不然我也会成为被救者。”这份镇静和理性,突显了袁先生的专业,预判的精准,伺机救人的睿智,更宝贵,非常难得。
见义勇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见义勇为,有多少英雄壮举,流传至今,早已不计其数,不胜枚举。人们礼赞英雄的勇、礼赞英雄的为,正是这些勇为之举,才让多少危险境地的人,可以脱离危险,重获新生。但在危险和勇为的衡量方面,人们也有不同的看法和由此带来的后续行为。
救他人于危难,有时根本不可能给施救者考虑的时间、容不得施救者任何迟疑,需要的是迅雷不及掩耳的援救,此时此刻的义举,是与危险抢时间,向危险抢生命。
但另一方面,因救助人自身健康、体力和总体考量等因素影响,既保证自身安全,又能确保处于险境中的人脱离危险境地,则更体现救助人的冷静、睿智。从拿捕鱼竿施救未果,到等待最佳时机救助落水男孩,时间的把握,险情的判断,对于施救人袁先生而言,也是一场考验。最终,袁先生在保证自身安全之下救出落水男孩,以事实佐证了自身的预判,更彰显了见义智为的成效。
近年来,一些地方出台规定,如武汉市、江苏省、河南省等先后出台保护见义勇为的条例,均删除了“不顾个人安危”,强调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既肯定大义凛然、不怕流血牺牲的见义勇为,更鼓励、倡导科学、合法、正当的见义智为。
见义勇为,值得称赞,延续的是传统美德;见义智为,最大化地保护良善美德、保护自身安全,彰显的则是睿智、理性和美德,更应该得到理解、称赞。(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