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个部门共同制定的《关于推进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100个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推动儿童友好理念深入人心,“儿童友好”要在社会政策、公共服务、权利保障、成长空间、发展环境等方面充分体现。
“一老一小”是每个家庭都十分关注的特殊群体。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就要立足于不同群体的需求,尽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一件件微实事送去满满的微幸福。
在建设上下功夫,让生活环境品质更高。不同的群体对于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需求和诉求。诸如游乐场、托育中心建设,以及公园、广场、体育场等地方的适儿化改造,都能够让孩子从一米高度看到世界的美丽和美好。对于老人来说,老旧小区改造、健康步道的建设、老年食堂和老年活动中心的布局等等,都是他们对生活环境的需求。因此,要经常与人民群众沟通和交流,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去思考,加快推进城市更新和美丽乡村建设。
在服务上花力气,让贴心实事增进福祉。群众问政、干部问需,为人民服务是不变的宗旨和要求。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要时时刻刻地关心和关注人民群众的动态,精准对接民生需求和诉求,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比如,“四点半课堂”等解决看护问题的志愿服务,就需要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走访关注孩子的需求,进而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来回应。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完善城市书房和农村书屋的布局,有助于给人民群众更多的精神食粮。当前互联网不断普及,可以依托大数据,将知识从图书馆搬到互联网,让党校、高校的资源做到线上共享。也可以开设一些公开课堂、名师讲堂,让孩子们能够自由选择合适的知识去学习,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的学习。同时,各级财政也应进一步加大在实践、实训基地建设上的投入,拓展课堂内容,创新课堂形式,让孩子们感受不一样的课堂教学。而这,都需要“撸起袖子加油干”,需要将民生愿景在实干中变为民生幸福。
问需于民梳理民生需求清单,问计于民找准解题思路,问效于民改进服务措施,问政于民创新服务体系,尽皆需要我们在实干上下功夫。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就应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法则,精准对接、高效服务,做好为民实事,为人民群众送去满满的幸福感。(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田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