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移风易俗树新风,打造乡村振兴“好风景”

2024年08月09日11:49

来源:大河网

8月7日,山东省深化农村移风易俗开展突出问题综合整治视频会议召开。会议指出,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移风易俗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政治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建设文化强省、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的题中之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要求“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山东乃孔孟之乡,礼仪之地。千百年来,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与影响,形成了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有些传统陋习固化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成为精神文明的羁绊。如何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破陈规,除陋习,用现代文化思想为统领,移风易俗,已经成为一道社会必答题。

 乡村要振兴,文化要先行,着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软实力”和“硬支撑”。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迂腐陈旧的思想观念不但会束缚人们的思想,还会造成愚昧和封建落后局面。农村文化阵地先进文化思想不去占领,封建落后思想就会趁机盛行。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文化振兴既是“软实力”,也是“硬支撑”。去年以来,山东各级各部门围绕乡村文化振兴策划开展丰富多彩的展示体验活动,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期间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5万余场次,吸引过亿人次参与,“村村有好戏”文化文明活动、“两节四集四赛系列活动”热在基层、惠及群众,网上传播和网下游客的“双大流量”推动山东民俗文化新品牌扩声出圈、叫响全国,有效展现了乡村风貌、活跃了群众文化、拉动了节日消费。文化赋能,以文化人,农村文化新气象,充分体现出山东着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新思路,善举可嘉。

移风易俗政策发力,找准薄弱点进行集中整治。长期以来,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引起了人民群众的反感、盲目攀比成为社会痼疾。今年4月,2024年山东省委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深化乡村文明行动,倡树美德健康新生活,推进美德信用进乡村。持续深化移风易俗,推进高额彩礼、大操大办、散埋乱葬等突出问题综合治理。广泛开展美丽庭院建设、“最美家庭”寻找等活动。加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推进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保护利用。精神文明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抓手,通过调查研究善于发现问题,而后进行集中整治,移风易俗才会取得显著效果。

进行文明新实践,倡树文明新风,采取积极应对措施,树立正面典型,打造齐鲁乡村振兴文化“清流”。移风易俗知易行难,由于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很多人对旧观念和陋习情有独钟,乐此不疲,如何通过正面引导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山东积极推广移风易俗的好典型,通过积极引导,让村民看到了向善向上文明的力量。东营市垦利区黄河口镇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打造乡村新面貌,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走深走实。该区积极开展黄河口镇道德模范类人物和“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选活动,形成“移旧俗、树新风、学模范、树典型”的好风尚。淄博市沂源县悦庄镇始终坚持将移风易俗工作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将移风易俗工作引入网格化管理机制。网格员通过发放告知书、宣传画等形式引导群众遵守相关规定,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度和支持度。滕州市张汪镇抓实村规民约、氛围营造、典型选树“三项举措”,持续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为乡村振兴增添活力。该镇积极指导村级结合本村实际情况,以移风易俗为抓手,制定接地气、贴实际、易操作的村规民约,确保内容覆盖面广,实用性强,明确了村民应当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提倡“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坚决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厚葬薄养等恶习”的文明新风尚。通过选树典型,让村民学有目标,赶有方向,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一股股清流。

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多管齐下,多点发力。要抓实工作重点,夯实各方责任,落实帮包任务,一级带一级,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取得实效。要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讲究方式方法,高效运行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让文明新风成为齐鲁乡村振兴的“好风景”,让现代文明理念走深走实,在乡村中深深扎根。(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罗芳) 

编辑:韩淼宇  审核 :安艳鸽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