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整治网络直播领域五类突出问题,其中包括“伪科普”“伪知识”混淆视听,冒充金融、教育、医疗卫生、司法等领域专业人员,借提供所谓“专业服务”带货卖课,开展不当营销。
近年来,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网络直播成为新时尚。在此情形下,一些医生走进直播间,当起了网红。
“网红医生”有好的一面,他们可以向医院引流患者,也可以在线问诊。还有的MCN机构会筛选有需求的用户,将他们匹配给合作的医生,这些医生会作为健康管理顾问,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及健康需求进行指导。但是,一些“网红医生”的所作所为让人无法释怀——有的以养生之名,唆使消费者上当受骗;有的则以业内人士自居,传播各种伪知识、伪科普,严重损害了医务人员的社会信任,成为非法商家的代言人。
医生的天职是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可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网红医生”丧失了基本的业界操守,这些人往往披着专家、学者的外衣,给人一种严肃的形象,殊不知,却是“播翁”之意不在“播”,在于孔方兄也。这些无良医生设下圈套,以所谓的“零学费”免费领取科普讲座,受众一旦“入门”就由不得自己,各种收费纷至沓来,任由这些无良医生随意摆布。
在良好的医患关系中,信任是基础,如果失去了信任,谈何救死扶伤?谈何业界良知?要遏制无良医生的招摇过市,一方面,平台监管部门要守土有责,履职尽责,对平台直播进行有效监管;另一方面,医疗卫生部门要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不能放任医生失去医德。
同时,“网红医生”直播带货亟待规范。有不少医疗自媒体账号开通了橱窗带货功能,视频内容主打健康科普,带的货却从养生产品到生活用品、厨具等,琳琅满目。“网红医生”有了流量,就可以借此“变现”。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中央网信办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清朗·网络直播领域虚假和低俗乱象整治”专项行动,顺民心,合民意。“网红医生”的直播行为也必须在法律允许的框架内,“网红医生”不能为了流量而丢了医德。(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