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河声丨“二里头”文化是读懂“何以中国”的标尺

2024年08月19日17:07

来源:大河网

走进位于洛阳的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一件指甲盖大小的文物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探源中国文化、中华文明,离不开具有标尺意义的“二里头”文化。从微雕骨猴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中国最早的城市主干道网、中国最早的中轴线布局的宫室建筑群、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群以及最早的官营作坊区等,对“二里头”文化的不断探源,既是还原历史,丰富历史,更能以实物及厚重的文化昭示后人。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位于二里头遗址区南侧,是集中展示夏代文化、早期中国文明、夏商周断代工程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的专题类博物馆。

“二里头”文化的存在,既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也有与浙江、福建等地的文化、印度洋区域文化相交融的物质载体,在二里头文化,通过当时的人类活动开创、发展、丰富,并通过持续的活动,留给后人相当丰富的历史遗存。

“二里头”文化的“开源”,打开“何以中国”“源头活水”。从1959年“二里头”遗址进入考古学者视野,开始专业挖掘、整理,经过六十余载的系统考古,“二里头”文化得以不断丰富,也使夏王朝从口口相传的传说转变为有丰富实物支撑的历史年代。丰富久远的文化遗存,证实的朝代进程,有力支撑了中国历史的浩浩汤汤,源头之久远。中国久远的历史文化,特别是“二里头”文化的“开源”式佐证,更加增添了文化自信的厚重根基,夯实了文化自信的实物支撑。

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里的绿松石龙形器

“二里头”文化的探究,注入“何以中国”的强大动力。“经过65年,二里头遗址发掘了近6万平方米,揭露出一系列具有王朝气象的考古发现。”从宫殿遗址到物质载体所呈现的青铜制度、丧葬礼仪制度、礼乐制度等,从不同维度、不同载体、不同形式上呈现出来,为商周及后世的文化、制度等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于历史遗存等的不断探究、分析、整理,系统化、规范化的增强对“二里头”文化的认知,为不断无限接近历史原貌提供强有力支撑。

“二里头”文化的传承,传递“何以中国”的不竭动力。“二里头”文化,是灿若星河的中华文化的重要起源,既是历史的存在,也为当下更好深刻认知中华文化具有启迪作用。从“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建成之时,从专业学者到广大公众,持续关注“二里头”,走近“二里头”,探究“二里头”,传承“二里头”,在无限接近中发挥润物无人、诲人无数的作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坚定文化自信,笃定“何以中国”,唯有浚其源、涵其林。对“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和传承,弘扬和守正创新,既是向历史致敬,更是涵养未来发展大道的文化动力。文脉兴,道路广。二里头文化的意义,就在于,它所呈现的不再是冷冰冰的记载,而是活生生的文化脉络,连接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张立)

编辑:赵地  审核 :姜秋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