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小绣球闯出大市场、抛出“大流量”

2024年09月06日12:39

来源:大河网

走进广西靖西市新靖镇旧州街,如同走进一座“活的壮族博物馆”。这里奇峰秀美,山水如画,民俗风情浓郁,随处可见绣球元素。当地民众穿着民族服饰坐在家门口缝织绣球的场景,成为一道独特风景。旧州街是有名的“绣球一条街”,全街有500余户人家,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孩童,人人都会制作绣球。

在我国广西,有一种沿袭很久的传统习俗——抛绣球,相亲大会上,女子把绣球抛向天空,谁能接住绣球女子便会许下终身。这种“抛球定情”的方式虽然有点“抓阄儿”的味道,倒也不失为一种男女求爱的独特方式。

绣球历史久远,彰显着中华民族的勤劳智慧与勇敢。绣球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余年前,当时青铜铸造的古兵器“飞砣”便是其雏形。到了唐宋时期,人们用棉布、麻布或丝绸模仿“飞砣”的形状制作绣花布囊,发展成为“五色球”。如今,绣球成了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20世纪60年代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在榕树下向阿牛哥抛绣球的桥段令广西的绣球文化名扬四海,绣球也因此成为广西独有的“情物”。

小绣球闯出大市场,里面蕴含着无限商机。绣球制作因为工艺繁琐,加之有特别含义蕴含其中,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据悉,做好一个绣球并不容易,共有浆布制板、绘画图案、手工绣花、内衬制作、剪裁绣片、填充缝合、组合成型、串珠流苏装饰等八个步骤。在旧州街,一个个色彩斑斓、做工精美的绣球点缀其中,民居前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绣球摊。当地绣球产品品类多样,包括绣制有各种新潮字样的定制绣球和功能性绣球,融合了时尚元素的绣球耳坠、珍珠绣球项链、绣球钥匙扣、绣球挂饰等。绣球作为一种非遗项目,其人文魅力日益突显,融合现代美学的新式绣球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一只能卖到数十元至数百元不等。绣球是一种祝福,一种情意,也是壮族文化最美的符号之一。如今,旧州绣球的年产量达到50余万个,销往中国各地并远销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越南等国家,销售收入达1000余万元,这对于一个地方小城市来讲,经济价值令人惊喜。

爱情信物小绣球抛出“大流量”,助力当地文旅蓬勃发展。广西是一个出山歌的地方,“山歌好比春江水”。千百年来,唱山歌、抛绣球就成为俊男靓女定情的一种方式。如今,以绣球为媒介,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成为当地人的生活追求。旧州街打造了充满民族风情的民俗小镇,山水相依,古道民居,各种颜色、大小不一的绣球点缀其中。民居前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绣球摊,民居的主人们大多埋头绣着绣球,双手在丝线间上下翻飞,不时回应着游客的问题。外地游客到此打卡,一来是为了目睹绣球的制作过程,二来也是为了顺道旅游。广西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成为外地游客的心仪之地。近年来,中国民俗文化热潮持续升温。依托独特的绣球文化,旧州成功申报“中国绣球之乡”,并建成产业示范基地,打造了一系列旅游线路和产品,每年吸引游客超过百万人次。小小绣球,制造了顶流,在春节、元宵节、三月三、中秋节等传统节日里,五颜六色的绣球粉墨登场,成为新景观,为广西的节日生活平添了浓浓的色彩,小小绣球正在成为吸引游客的“大流量”。

   爱情信物小绣球,闯出大市场,抛出“大流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爱情是美好的,绣球是精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顺应人民新期待,不断打造生活新场景,体现中国非遗文化的多元与包容,正在成为当地人的憧憬。人们期待着小绣球闯出更大的市场,制造更大的“流量”,助力当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李翠)

编辑:陈梦伊  审核 :范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