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电视问政:要“答得出”更要“做得到”

2024年09月06日17:44

来源:大河网

近日,在湖北黄石市广播电视台的直播问政节目中,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批评当地官员耍官威,引发网络热议,网友纷纷点赞,表示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但也有部分观点认为,接线员说的话不无道理,个体与群体间的利益平衡本就是难事。

事实上,把民生问题放在阳光下,把现场问答搬到群众面前,电视问政早已在全国各家电视台遍地开花,从2005年的兰州“一把手上电视”栏目,到如今的《问政山东》《阳光在线——厅局长面对面》《电视问政:每周面对面》等节目,依托着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电视问政衍生出了直播问政、专家点评、场外连线等多种形式,从单一广播电视平台拓展至全媒体平台,问题种类越变越多,与群众的距离也越拉越近。

面对犀利提问,有的干部支支吾吾、无言以对、坐立不安,有的干部全程都是“我很抱歉”“我要检讨”“我会督办”,“红着脸猛出汗”的场景屡见不鲜,而问政监督就是要用群众“尖锐”的话语、“火辣”的目光,把问题外“平安无事”的包装划破,把一小部分人从装睡中叫醒。

镜头下反射出来的尴尬、慌张更应成为领导干部改进自我、提升自我的“衣冠镜”。一方面,心态要摆正,不要把群众反馈视作“洪水猛兽”,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群众的一桩桩“小事”,是构成国家、集体“大事”的“细胞”,小的“细胞”健康,大的“肌体”才会充满生机与活力。有“民声”,才有“民生”,群众的呼声就是党员干部想问题、干事情的“第一呼声”,群众的骂声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一线索”,让人民满意就是工作的终极目标。

另一方面,基础要扎实,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不是说要提前写好“小抄”、对好“剧本”,而是在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过去工作经验的“旧船票”登不上社会治理的“新客船”,要时刻保持本领恐慌,将能力素质提升贯穿成长工作全过程,扎牢理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学好做事本领,真诚回应,务实解答,放下官架子,避免套路话,手里有“粮”,才能心里不慌。

电视问政,不是为了“干部大红脸,群众看笑话”的娱乐效果而存在的,而是为了找出问题、改进工作、推动落实,台上说得再好,有许诺没答案,就等于“画大饼”,问题得到解决才是群众想要的答案。在十堰《周五面对面》第一期中,上海路微循环建而不通的问题得到了重点关注,节目播出后,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展开行动,打通了断头路,同时完善了相应交安设施建设;在西安《问政时刻》曝光鄠邑区16个环境污染问题后,相关责任领导被免职,曝光的问题逐一得到了调查和解决。由此可见,电视问政是以推动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演播间里的“责任书”签了,就要盯着目标,抓着任务,坚决落实,绝不逃避,切实做到言必信、行必果。

悠悠万事,民生为大。人吃五谷杂粮,想法千差万别,在调和群众不同音调、尊重不同利益诉求前提下抓住平衡点,把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事,更是一件应该去努力追寻完成的事,党员干部的先进性并不在于履历有多么精彩,而在于能否被百姓记在心里。(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真涵)

编辑:谭敏  审核 :范昭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