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河声丨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的“耕”本

2024年10月14日16:33

来源:大河网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日前,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21年以来,全国耕地总量增加1758万亩,连续3年实现净增加,遏制了耕地持续多年减少的态势。我们要厚植“节约集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的发展理念,立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保障农民收益,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粮食安全向来是“国之大者”,耕地作为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其总量多少一直关系老百姓民生福祉,由减到增不但意义重大,而且难度相当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要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保障。但与此同时,有些地方也出现浪费土地甚至违规占用耕地的现象。如何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耕地,是个难题。

首先要留存量,保增量,在“开源节流”上做文章,珍惜、保护好我们的现有耕地。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发展因素,部分地区出现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进一步为18亿亩耕地保有量带来隐患。耕地的属性是“种粮食”“保饭碗”,靠“牺牲耕地”换来的经济现代化,必将后患无穷。所以要确保存量,第一步就是要守土有责,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和防止耕地“非粮化”,以咬定耕地不放松的狠劲,扛起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对“侵占耕地”行为要“零容忍”。每一代人都坚持“留存量”的态度,才能牢牢地把握住“饭碗”;同时还要保增量,积极“开荒”,唤醒“沉睡”土地资源,开源节流,找回被“遗忘”的荒地,“换装”为珍贵的优良田。

保增量的同时还要助力耕地质量效益“双提升”。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党中央、国务院向来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工作。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总体较好,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市场供应充裕。但是我们也要正视当前我国粮食需求刚性增长,粮食安全仍面临耕地总量少、质量总体不高等现实难题。针对这一现状,我们要深入开展耕地质量提升行动,一方面重点整治耕地酸化、盐碱化和土地退化问题;另一方面不断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解决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问题;同时倡导广大农村群众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实现减量增效、绿色替代、种养循环的农业绿色发展目标,确保耕地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的“耕”本,还要切实保护好耕地生态。坚持“绿色耕地”“生态耕地”,推广绿色、高效粮食生产技术,打造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布局合理的农田生态系统。通过林果上山、耕地下山,使农业生产布局更符合自然地理格局和农业生产规律,实现粮食生产与生态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确保粮食数量和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实现协调发展。同时,完善粮食应急管理体系,提升粮食应急保障能力,建立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粮食应急管理体制,加强粮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粮食应急网络,制定粮食应急预案,完成好耕地保护艰巨而光荣的使命。(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陶玉)

编辑:任昱炎  审核 :王双飞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