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和谐共建的主阵地,党员是惠民服务的主力军。在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下,推动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在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第一线展示新作为、彰显新担当。常态化开展“双报到”,推动党员下沉一线,紧扣群众需求想办法、出思路、优服务,绘就出一幅服务惠民“红色地图”。
建好阵地,打造党建惠民“红色地标”。服务好不好,群众说了算。建好阵地,方能便民利民。紧扣教育、医疗、养老、社保、就业等群众最关心的事项拓展服务平台、充实服务内容、创新服务方式,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群众家门口”的服务好平台。硬件提升、设施优化、服务亲民,随着阵地建设更加规范、办事职能日益聚合、服务手段不断升级,党群服务中心正在逐步成为安放身心的“温馨家园”和党建惠民的“红色地标”。
紧盯需求,找准服务惠民“红色路径”。民有所呼,我必有应。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精准服务,既是党建惠民的必然选择,也是党员履职的使命使然。面对资源有限、人手不足、力量薄弱等困境,推动党员向一线流动、政策向一线倾斜、服务向一线汇聚,在高效解决群众反映问题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之中不断改善党群关系、拉近服务“心”距离。用真心换真心,用真情换真情,党员干部与广大群众就可以凝聚起共建共享的强大合力。
资源贯通,形成联动惠民“红色矩阵”。驻区单位、在职党员各自发挥职能优势,在排查矛盾隐患、提供专业支持、协调解决问题上实现力量贯通、信息贯通、效果贯通,从而形成联动惠民的“红色矩阵”。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充分调动驻区单位、沿街商户、居民小区、物业公司等参与共建的积极性,形成群策群力、相互借力的理想格局,让各类矛盾问题都能得到有效、妥善解决,把党群携手破解难题的“红色矩阵”转化为干群一心共筑幸福的“惠民矩阵”。
党员干部亮明身份、敲门入户、主动服务,折射出的不仅是民本意识的回归、公仆意识的强化,更是服务效能的提升、工作作风的转变。绘就“红色地图”,不仅给群众一张服务指南,也给党员一张履职清单,既让党员受教育,也让群众得实惠。(李杨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