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出生于四川攀枝花偏远村庄的二本美校女生选择保洁工作引起互联网热议。质疑其“浪费”父母投注的心血,质疑其“浪费”走出大山的开销,乃至于质疑其“浪费”上好的青春年华的声音比比皆是——然而在笔者看来,人并非待估价的天平上的商品,“浪费”也绝不应当是评价人生的标准。
诚然,“大学生做保洁”的报道噱头具有鲜明的反差和夸张的新闻效果,深入探究后当事人几度考研失败,就业失败,难以偿还助学贷款的压力更是令人质疑和惋惜。但无论惋惜也好,扼腕也罢,大众看待此件事实的眼光不应当是悲观的,愤恨的,反而应当是积极的,鼓励的,对当事人未来可能性充满希望和期盼的。
在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岗位紧张,应届生面临高压的当代环境中,人们往往错误地评判了人的价值应当落在何处:一部分人认为,人的价值在于转瞬即逝的青春活力,受到社会统一认可的学历以及精神蓬勃的年龄优势,因此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往往承担了过多的压力和期待,被认为应当创造出常人难以比拟的价值,为社会注入新鲜血液。正因如此,此次新闻事件的当事人也正是在这样的眼光下,背负了本不应有的沉重包袱,被要求“偿还父母在你身上的投资”,“不应当浪费青春的大好年华”。
然而这种想法错误地将人的价值仅仅凝结在常规传统的社会道路上,仿佛背离这条“工作就业,买房买车,结婚生子”的道路就是离经叛道,甚至浪费人生。然而自我价值的实现应当来源于年轻人对于自我的认同以及个性化的选择,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无法通过常规渠道找到被社会普遍承认的工作,那么就去选择保洁,只要认真肯干,同样能够干得出色,干得出彩。她也许无法像正常毕业求职的大学生那样在社会认同度高的岗位上创造社会价值,但是依旧通过忠于自我的选择,避免了日复一日走投无路的焦虑与煎熬,不仅走出了内心的牢笼,还为社会提供了自我成熟的硕果。
与此同时,这位女生的自我选择与大学教育并非毫无关系,也绝不是在其家人口中所称呼的“大学白上了”的自甘堕落的社会废人。在普通的保洁工作之余,她还计划学习收纳技能,甚至在未来还期待想要创业做保洁行业,其中所展现的学习能力和积极计划的心态实则正是大学教育所应当教给学生的:没有任何一种选择是错误的,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浪费的,个人的价值来自对自我的负责和对未来的期待。
倘若没有长时间的高等教育让她自我沉淀,拥有能够走出焦虑心态的勇气,倘若她没有坚持与社会接轨,敏锐察觉到了所有空缺岗位中最适合自我的那一个,倘若她没有年轻人所特有的乐观积极的尝试的毅力,恐怕当事人还周而复始地沉浸在求职失败走投无路的困境之中,世界上也会少了一个负责任的年轻保洁员:这难道不是真正的浪费吗?
当今社会,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日益在年轻人的未来职业选择中越发展现了自己的重要性,“错峰求职”“反向求职”等多种求职思路也广受欢迎。也许保洁工作在一些人眼中可能不够光鲜亮丽,但其依旧是社会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当尊重每一个勇敢尝试,实现自我的年轻人,更应该尊重每一个劳动者的付出,摒弃高低贵贱的传统眼光。人并非通过价值考量高低的商品,也没有任何一种人生是“浪费”,只有挣脱这种传统语境,当代社会才会为年轻人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郑州大学 黄奕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