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从1992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实施,到如今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直冲云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已走过近三十二载漫漫征程。
回顾我国载人航天30多年的发展历程,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太空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一次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也培育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进入新时代,我们要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和弘扬,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勇于担当、敢于攀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奉献青春、集聚力量。
弘扬“特别能吃苦”的精神,永葆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争做吃苦型干部。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茫茫戈壁极其艰苦和困难的条件下开启航天事业,几代航天人为实现“飞天梦”,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到“魔鬼城”罗布泊,再到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他们永葆热爱祖国、为国争光的坚定信念,始终发扬“特别能吃苦”的航天精神,在极其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简陋的科研环境之下,克服重重困难,付出巨大牺牲,创造了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丰功伟绩。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我们也要学习这种乐于吃苦、自讨苦吃的精神,不怕到发展最困难、矛盾最集中、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尝苦头”,在“苦”的环境里“磨”出信念、“磨”出定力,把自己锻造成为能够“经风雨、抵坎坷”的参天大树。
弘扬“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涵养独立自主、敢于超越的进取意识,争做战斗型干部。新时代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战斗出来的。为了攻关一个个重点难点,航天工作者“三班倒”、“人停机不停”,黑白颠倒、夜以继日,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跨越。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我们要学习和弘扬这种“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永葆“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拼劲,多接“烫手山芋”、多当“热锅蚂蚁”、多经“风吹浪打”,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基层治理、项目建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在发展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困难矛盾面前迎难而上、急难险重时刻挺身而出,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新业绩。
弘扬“特别能攻关”的精神,坚持攻坚克难、勇于登攀的品格作风,争做攻关型干部。中国航天事业起步晚,基础弱,底子薄,面对西方技术封锁,中国航天人始终坚持走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道路,逐一攻克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一个又一个航天领域“卡脖子”技术,牢牢把握住了发展的主动权。从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到后来的“嫦娥”探月、“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际;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到多人、从短期停留到中长期驻留、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是一代又一代中国航天人敢想敢干、敢闯敢拼,咬牙坚持、攻关克难的结果。新环境下,新矛盾新挑战必将层出不穷,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国航天人“特别能攻关”的精神,以滚石上山的韧劲不断闯“无人区”“涉险滩”,以“舍我其谁”的勇气和“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毅力,乘着梦想的风帆,向着星辰大海矢志笃行。
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继承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崇高品质,争做奉献型干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年来的波澜壮阔凝聚着无数航天人的艰辛与奉献。50多年来,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栉风沐雨、无怨无悔,他们把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融进了大戈壁滩里。在火箭的一次次腾飞中,林兰英、钱学森、梁守槃、孙家栋等科学家,还有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革命烈士陵园,长眠的760多名为祖国航天事业牺牲的烈士,他们“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几十年默默奉献、不计得失,将个人理想同祖国命运、将个人利益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起来,书写了中国航天史上最壮丽的史诗。今天,我们要接过先辈们的“接力棒”,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弘扬“特别能奉献”的精神,自觉做矢志为民造福的无私奉献者,始终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工作的“方向标”,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