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的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繁重,越是面对繁重的工作,越要防止基层干部“被动式”地忙于应付各类基层事务,陷入“事务主义”的泥沼。
“事务主义”是指干部面对纷繁复杂的任务,工作效率低下,整日忙碌疲惫,成绩却寥寥无几,陷入被动“负重前行”的情况。事务主义是古今中外政治事业的通病顽症,具体表现为“应付式”“机械式”“埋头式”执行工作,只顾埋头处理日常琐事,在实践中缺乏思考,久而久之,处于一种看似忙碌实则收获甚微的状态。事务主义长期得不到改善和整治,就容易导致基层工作低效运转,也会让基层干部出现“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只求过得去不求做得好”的懈怠麻木情绪。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基层工作重“痕”轻“绩”,基层减负不减反增。“痕迹管理”原本是为了保证工作的可追溯性和责任落实,但有时却存在过分强调过程记录而忽视实际成效的弊端。在基层部分地方,不见干部基层一线忙调研,却随处可见“表哥”“表姐”加班做台账。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基层干部要为各种表格、台账、文档、PPT等苦下功夫,整天忙碌却忙而无功、忙更迷茫。甚至部分地区抱着“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台账做得好无功也有劳”的政绩观,一天下来总有各种“忙不完”的事,很容易就陷入了事务主义“怪圈”。“表面风光,心已沧桑”“卷又卷不赢,躺又躺不平”“闹钟一响,牛马登场”……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些基层干部的自嘲,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基层干部的心态。另一方面是基层干部唯“令”轻“实”,将责任层层推脱。当前基层年轻干部不乏存在被领导带着忙、推着忙、逼着忙,事事总比领导缓一截的拖拉心理,凡工作事无巨细必请示汇报,生怕走出“领导保护圈”。少数年轻干部出现了“小油条”倾向,秉持“遇事推脱、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观念,虽然工作时间不长却深谙职场潜规则,懂得如何规避风险和逃避责任,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首选“层层请示”的保险方法,将问题和矛盾都推给上级,不求上进但求“舒服”,把“推着工作走”变成了“追着工作跑”。甚至主动化简为繁的层层设限,在实际工作中加码向群众索要各种证明,让办事群众“跑断腿、磨破嘴”。不仅导致工作效率低、效果差,还导致“再汇报汇报”“再请示请示”“领导今天不在”,久拖不决寒了办事群众的心,影响政府公信力。
陷入“事务主义”怪圈,既有主观上的“缺少独立思考”,也有客观上的“疲于应付工作”。这种“事务主义”极不利于干部成长,需要下大力气来根治,让“事务主义”变为“务实主义”。一要深入推进基层减负,变务虚为务实。二要引导干部勤学善思,变蛮干为巧干。三要发扬实干担当精神,变走行为走心。
基层工作繁杂琐碎,基层干部做群众工作要有“笃行”之能,突破创新,组织部门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为基层善为者提供了宽松的创新环境,为他们的双手、双脚“松绑”,为他们的务实工作注射一针“强心剂”,为敢想者敢做者卸包袱。(段舒涵/文 袁璐/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