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国乒总教练李隼接受记者采访,针对近期国乒的失利进行了小结。在刚刚结束的WTT蒙彼利埃冠军赛单打半决赛中,国乒选手钱天一以2比4不敌日本小将张本美和,无缘决赛。国乒选手林诗栋则是被法国选手费利克斯·勒布伦4比0横扫,同样被挡在了决赛门外。由此,国乒选手在该站比赛上已经提前无缘男女单打的冠军。
在竞技体育的赛场上,谁都不是不败的将军。10月份,游泳世界杯同样备受关注。在仁川站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中,潘展乐以7分35秒30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夺冠。但在先前的上海站男子200米自由泳预赛中,其以1分44秒13总成绩第九,无缘晋级。
中国乒乓球队在WTT蒙彼利埃赛的折戟沉沙和游泳运动员潘展乐在不同赛事中的表现反差,将竞技体育的不确定性与复杂性摆在公众面前。国乒、泳坛的接连“爆冷”让我们看到竞技体育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笔者认为,从最终的结果看,我们的运动员确实失利了,但理性看待竞技体育的起落,探究失败背后的原因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
在过往的比赛中,国乒的强大建立在顶尖选手对冠军的近乎垄断上,其背后是成熟的训练体系、深厚的人才储备和卓越的战术策略。但随着国际乒坛格局的演变,各国对乒乓球运动的重视与投入与日俱增,其他国家选手的实力在悄然崛起。国乒的“次主力”们在这种环境下逐渐暴露出竞争力不足的问题。是对手变强了,还是我们变弱了?这并非简单的非此即彼的问题。
一方面,国际乒坛的竞争环境已今非昔比。其他国家选手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对国乒打法的研究上也更加深入,这使得国乒选手面临的外部压力空前增大。另一方面,国乒自身或许也陷入了某种发展瓶颈。在新老交替的过程中,“第二梯队”和新秀们在心理和技术上可能并未完全成熟。新周期伊始的状态不佳或许只是表象,其背后可能隐藏着人才培养模式、训练方法与当下竞争态势脱节的深层次问题。
而游泳界潘展乐的情况同样引人深思。在上海站200米自由泳预赛中的折戟,与仁川站800米自由泳决赛的破纪录夺冠形成鲜明对比,这无疑凸显了竞技体育的不确定性。
然而,这种不确定性不能成为我们忽视问题的借口。
竞技体育不应“造神”,但也不能不反思失利的原因。对于运动员而言,每一次的失败都应成为自我剖析和成长的契机。技术动作是否存在瑕疵?比赛心态是否足够沉稳?体能储备是否能够支撑高强度比赛?这些都是需要深入反思的问题。
“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正确看待成败,才能担起达摩克利斯之剑。对于体育管理机构和教练团队而言,更是肩负着从宏观和微观层面解决问题的重任。从宏观来看,如何根据国际体育竞争格局的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战略,确保各个项目有源源不断的高水平后备人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微观来讲,如何针对每个运动员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训练方案,帮助他们克服技术和心理上的障碍,也是至关重要的。
在竞技体育的舞台上,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用“状态不佳”来解释失利,而应以更加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去分析问题,以更加积极和有效的措施去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未来的竞技体育征程中,在面对国际对手日益强大的挑战时,继续保持优势,续写辉煌。(郑州大学 章子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