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过紧日子需少些“惯例”

2024年11月04日13:56

来源:大河网

“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但过紧日子不是意味着“手里没有余粮”,而是要在“财政账”和“民生账”中找寻平衡,做到该花的坚决不省,该省的坚决不花,集中财力办大事。

紧思想,少些“宽打宽算”的惯例。从土地革命的“节省每一个铜板”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再到新时代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过紧日子一直以来都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十八大以来,过紧日子已成为党政机关的常态,但还是有个别领导干部不以为意,将其视为临时现象,大搞“面子工程”。要知道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过紧日子已成为我们应当挑战的必然选择,第一步就是要拧紧思想的“水龙头”,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培养“宽打窄用”的意识,在有限的资源中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效益最大化。

紧行动,少些“不以为意”的惯例。一个错字重新打印一份文件,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通明,办公用品随用随丢……这些看似常态实则浪费的行为大家已经不以为意。而过紧日子就是要从这些小事抓起、从源头抓起。优化预算编制,严格审核支出,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无预算、不支出”的原则;日常办公注重细节,降低能耗,压减一般性、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加强人员管理,优化办公流程,避免无效劳动,同时还要警惕为过紧日子而少办事、乱办事、不办事的应付行为。力求把“真金白银”花在刀刃上、用在要紧处。

紧监督,少些“铺张浪费”的惯例。“公款姓公”,财政支出的每一分钱都来自人民的税收,自然也应该接受人民的监督。各级监管部门要强化日常监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并制定配套问责制度,让监督在全领域、全时段、全流程都“紧”起来,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同时也要发挥容错免责机制的作用,允许党员干部在“试错”中寻“正确”,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党员干部要做好带头作用,不断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由“大手大脚”向“精打细算”转变,用过紧日子换取人民过好日子。(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王馨)

编辑:韩淼宇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