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央视新闻推出《向网络暴力亮剑》系列微视频,剖析多起网暴典型事件,倡导共建清朗网络空间。本期《按键伤人之痛》,以粉发女孩郑灵华遭网暴后抑郁去世的悲剧,揭开伤人于无形的网暴之恶。视频对话了曾经对她实施过网暴行为的网民王某。王某曾在多个平台对郑灵华进行语言攻击,他表示,自己的有些言论确实不妥,但他认为悲剧的结果与自己没有直接关系。
网暴引发的悲剧不断上演,当事人深受其害:自我怀疑、陷入抑郁,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而加害者与其他人却指责这些受害者心态不好、抗压能力差,这无疑是对受害者施加的又一次伤害。
2023年1月23日,在造谣侮辱等语言攻击、维权道路艰难与抑郁情况加重的重重打击下,郑灵华选择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然而在她离开一年多以后的今天,施暴者仍然没有完全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甚至将悲剧发生原因归咎于受害者本人:“当然如果她当时能够心态再好一点,我表达自己的观点,她可以不接受嘛”。而如果说施暴者指责当事人心理脆弱是想推卸责任以逃离道德上的谴责,那么社会上出现此类声音则是源于换位思考与共情能力的缺失。
近年来,遭遇网络暴力后陷入抑郁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案例数不胜数。除了保研成功后带着好消息看望病房的爷爷却遭到网友造谣侮辱、陷入抑郁选择自杀的郑灵华,还有孩子在学校意外去世,第一时间赶到医院却被网友指责“妆容精致,一点都看不出来担心孩子”的妈妈;有在上海疫情期间给外卖小哥200小费却被网友批评“太抠门了”的顾客……一次又一次悲剧的发生,足以提醒我们重视网络暴力,重视语言攻击带来的恶意,其造成的伤害我们难以想象与量化。
网暴者自以为自己的一句话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后果,但从受害者一方看,“众口铄金,积毁销骨”,一句又一句语言攻击如千军万马般踏过。试问,什么才算心态好?有科学的量化标准吗?心态好到什么程度才能承受网暴带来的巨大攻击与伤害?无论是加害者试图推卸责任、还是与他人难以共情而出口的冷言冷语,任何对受害者心态与抗压能力上的指责都不应该出现。同时,我们还应该谴责这种行为,给予网暴受害者应有的关怀与照顾,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并鼓励他们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有人都应该勇敢地向网暴说:不。
互联网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消息,大家不妨多一分冷静,不跟风,不站队,赞美的话可以脱口而出,但“恶语”不行。你的任何一句语言攻击都有可能成为压垮他人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外,对正在遭遇或已经遭遇网暴的当事人要给予宽容与理解,每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都不同,陷入困境不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而是施暴者造成的。与其用“心理脆弱”“抗压能力太差”这样的评价再次伤害当事人,不如加入抵制网暴的行列中,阻止悲剧再次发生。(郑州大学 韩皖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