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声丨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病根并不在幼儿园

2024年11月11日15:01

来源:大河网

11月11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将进一步提高保教质量,继续深入开展清理整治,坚决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等不规范办园行为。

幼儿园“小学化”,也因此再度冲上热搜。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幼儿园教育违背(主要是超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无视或者忽视幼儿的学习特点,让幼儿学习小学生的内容,让幼儿以小学生学习的方式学习。作为一个全面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要想根治幼儿园“小学化”这一痼疾,尤其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其问题的根源并不在幼儿园内。

笔者注意到,部分民办幼儿园,专门开设有幼小衔接班。衔接班的孩子,一般是大班毕业的孩子,课堂的设置和课程的安排,基本都是“准小学”的设计。英语,数学,国学,古诗等等,有的甚至每天还布置有作业,要求孩子们跟上学习进度,及时消化传授的知识。

幼小衔接,解决的便是幼儿园保育和小学教育两个阶段之间学习的衔接问题。有些辅导机构,也打着幼小衔接的名号,在暑期招收学习班,通过突击式、快节奏、大容量的课程安排,以让孩子能够提前掌握部分小学一年级的内容。

幼儿园“小学化”,在家长群体看来,并不是一个不可接受的现象。有网友说,如果不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习知识,到了小学一年级,学校课程进行得很快,孩子很容易跟不上。还有的家长表示,不是幼儿园想教,也不是他们想要孩子提前学,关键是有的小学不愿意教,这就倒推着、倒逼着幼儿园和他们提前进行小学阶段知识的传授。

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其原因,一方面是社会竞争压力的传导,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而教育机构迎合的便是这种市场需求,纷纷开设课程提前教授幼儿们小学阶段的知识。同样的问题,也存在于小升初阶段,为了让孩子能够进入一个条件更好一点的中学,孩子们被要求学习初中知识,并参加一些中学组织的暗考,希望能在紧张且密集的考试中成功“上岸”。

不过,小升初阶段的焦虑,其根源是优质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分配不均。而幼儿教育小学化,则更多是过分的焦虑,以及对孩子进入新阶段、学习新知识的不自信。对于超前教育的利弊,早有专家做过调查研究,早学早教的孩子,可能会在小学一、二年级比其他孩子有优势,但过了三年级这个分水岭,优势就会慢慢消失,大家就会处于同一起跑线了。

相较于未来成绩的优异,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在高考压力、社会竞争等的迫压下,一些家长舍本逐末,揠苗助长,忽视甚至无视幼儿特殊年龄阶段的特殊心理特点和需求,让他们提前感受小学阶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提前适应小学时期的生活环境和作息规律,不仅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容易让他们早早丧失对学习的兴趣,最终很可能得不偿失。

因材施教,也要因时施教。2025年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以学前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发展素质教育,最大限度支持学前儿童通过亲近自然、实际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探索学习,促进学前儿童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安全和劳动意识,健全人格、强健体魄,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各方面协调发展。

其实,为了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一定程度上消解家长群体的焦虑,从今年秋季开学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就启用了新修订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在语文教材修订中,注重加强幼小衔接,调整了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设计,以降低教材难度。其中,新教材延长了拼音学习的时间,以减缓起始阶段的学习坡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拼音学习内容。

究竟怎样治好我们的精神内耗?诚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相关负责人在今天的新闻发布会上所说,我们要加强幼儿园专业指导,引导幼儿园坚持保育和教育相结合,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支持幼儿主动探究学习,促进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健康快乐成长。(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刘瑞朝)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