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体制内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单位里四十多岁的老同志,普遍‘躺平’,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曾几何时,这个年纪的干部正值壮年,是各单位的中坚力量。而如今,他们却选择了低调、不争不抢,甚至在工作中表现出一种消极怠工的态度。
那么,为什么四十岁以上的同志会选择“躺平”呢?首先是晋升机会的减少。随着年轻干部的快速崛起,三十几岁的年轻人被提拔到了关键岗位,而四十多岁的老同志则被“边缘化”,升职的希望渺茫。看到自己多年的努力和资历并未得到应有的回报,自然会产生挫败感,最终选择“躺平”。其次中年干部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负重期,在生活重压力下,往往会产生消极心态,挫伤了干事创业积极性。此外,现在体制内的工作量越来越大,领导要求越来越高,个人进步机会已经不大的中年人,不得不和冲劲十足的年轻人一起高速运转,在身体上、心理上都倍感疲劳,出现所谓的“卷又卷不动,躺也躺不平”现象。
四十岁以上的干部早早“躺平”,不仅是他们个人的损失,也是体制内的一大损失。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唤起这些干部的工作热情,是我们需要深思和解决的问题。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机制,确保公平公正。在选拔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能力和实绩,而非关系和背景。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让有能力的人脱颖而出。其次,应该为中年干部创造更多的升职机会。可以考虑设立一些专项晋升通道,让他们在专业领域继续发光发热。鼓励中青年干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通过促进团队合作,既可以让中年干部感受到自身价值,又可以帮助年轻干部更快成长。建立真情关怀机制,常态化开展谈心谈话,健全干部待遇激励保障制度体系。使中年干部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关爱,主动跳出“舒适圈”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干事创业。(大河网河声评论员 段志伟/文 陶春霖/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