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声丨宣传还是误导?营销的文字游戏并不好玩

2024年11月18日15:31

来源:大河网

近日,双十一购物节掀起购物狂欢,一位河南郑州的大学生“走了好运”。在11月14日凌晨1点,他拼手速用300元抢到6399元九号电动车,然而,当天10点去线下门店提车却被拒。门店工作人员先后给出了三个不同的理由:先是说300元只是定金,后来又说是用于购买挡风被,最后则提出要实行“退一赔二”的赔偿方案。该大学生随即提供了当时的订单截图,显示九号公司在该活动页面并未明确标注300元是定金还是其他,存在明显误导性。

随后,此事迅速在网络上发酵,许多网友指责九号公司在促销活动中缺乏诚信,涉嫌虚假宣传。面对公众的压力,九号公司于11月15日发布了正式声明,承认此次活动链接设置出现了技术故障,并决定对近500名下单的所有用户履行核销承诺。危机解除但信任崩塌,我们不禁发问:商家的营销到底是为了宣传商品还是误导消费者,这种文字游戏不就是在引人上当吗?

商家这种前后矛盾的解释,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角度看,不仅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有欺诈消费者的嫌疑。《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有明确规定,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然而商家没有向消费者清楚解释300元的性质以及商品的真实交易情况,用文字游戏误导消费者购买,这无疑是赤裸裸的虚假宣传,是对消费者的欺骗。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消费者面临海量信息,商家若平铺直叙易被忽视。因此,为了销售商品与服务,实现经济效益,商家往往会另辟蹊径,与消费者玩起“文字游戏”。超大的“99元”旁边有一个蚂蚁大小的“起”字,误导商品价格。也有某些护肤品称“三天焕肤”,违背常理却吸睛。商家利用隐藏式、夸张式文字来制造产品优势假象,这种营销无需实质改进产品或提升服务,成本很低。但这只是一种营销噱头,不是真的提供实惠给消费者。短期可能尝到甜头,却会让消费者对商家的诚信产生怀疑,损害消费者信任,长此以往不利于商家发展。

文字游戏泛滥也反映了市场环境的缺失,敲响了行业的警钟。消费者保护组织的报告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针对电商平台商品描述不符的投诉案件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15%。并且在今年“双十一”购物节期间,与商品价格标签的文字游戏相关投诉较去年同期增长了约20%。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市场显示出较大的增长潜力,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刻不容缓。

首先,政府要加强法律法规制定与执行,明确虚假宣传的定义与处罚。其次,市场监管部门需要不断加大对虚假宣传的打击力度,并通过公布典型案例来警示其他商家。最后,消费者也需要提高警惕,增强对虚假宣传、文字游戏的识别能力,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商家的每一个营销行为都会在消费者心中播下种子,诚信经营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为品牌赢得美誉和长久的支持;而虚假宣传、玩文字游戏的种子,只会滋生出不信任的荆棘,将品牌形象刺得千疮百孔。九号电动车事件应成为整个商业界的一面镜子,让商家们反思自身营销手段的正当性,也让监管者看到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唯有各方共同努力,商家秉持诚信、监管严格有力、消费者积极维权,才能让营销回归本质——真实地向消费者传递产品价值,营造一个健康、公正、透明的市场环境。(郑州大学 文雯)

编辑:杜若森  审核 :王世洋

我来说两句 0条评论 0人参与,